澳大利亚社会中的阴影面 每6位女性中就有1位遭受家暴

2017年11月15日 12:53

来源:财经见闻

根据统计局(ABS)近期公布的《2016个人安全研究报告(PSS)》,澳大利亚有将近17%的女性曾经遭遇过另一半的家暴。

2016 年PSS研究对全澳范围内2.1万名受访者就其家暴经历情况进行了调研。PSS前两次研究分别于2012年和2005年进行,因此此次的调研数据可用于进行横向比较。

PSS调研的统计结果可谓“有好有坏”。整体而言,澳大利亚遭遇家暴人员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8.3%下降到2016年的5.4%。

但是,来自另一半的家暴行为依然居高不下,尤其是女性受害者的比例依然高企。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据统计,澳大利亚每六位女性中就有一位(16%或150万人)遭遇过另一半的肢体暴力;相比之下,男性中这一比例仅为1/17(5.9%或52. 88万人)。

具体而言,相比现男友,女性受害者更容易遭受来自前男友的肢体暴力。2.9%的女性受访者表示遭受过现男友的暴力,而多达14.6%的女性受访者则表示曾遭遇过前男友的家暴。与2005年的调研数据相比,数值上并无太大变化。

过去数年来,有关反对家暴的行为和资源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为什么调研数据却一直居高不下呢?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要想杜绝家暴行为,首先人们对待女性和婚姻关系的看法需要发生改变,而改变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诸如“Let’s Change the Story”和“The Line”等宣传活动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迫切需要的文化改革,但是改革要见到成效仍需要时间。

另一个可能的答案则是,部分人员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并且使用暴力的频率也所有降低。但是随着人们对家暴行为的关注,更多的人愿意透露和述说自己曾经所遭遇的家暴行为,由此导致家暴统计数据相比以前仍保持稳定。

此外,ABS的统计数据表明,分居后遭遇另一半家暴的女性数量增加。这一点并不难解释。分居或婚姻关系破裂可能让施暴者认为自己的控制力受到了挑战,因此可能会通过增加施暴行为作为对另一半离家/分居的惩罚。

早在1990年,Martha Mahoney就将这一现象定义为“隔离攻击(separation assault)”。分居/隔离目前已被普遍认为是导致暴力升级的风险因素之一。在政府有关暴力致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分居往往是“性伴侣杀人案件”的一个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ABS的统计数据较以往虽大体保持稳定,但是近几年来的“请求服务”次数显著上升。据悉,昆州家暴保护令的申请数从2012/13年的23,794次上升到2015/16年的32,221次,增长了26%。

 同样,维州初级法院在2015/16年处理了74,551宗家庭暴力和人身安全案子,较2011/12年增长了27%。

 在,警方接到的违反家暴保护令的案子在2012年至2017年间翻了一倍还不止。此外,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呼叫昆州家暴支持热线的人数增加了两倍。

 既然ABS的报告中有关家暴的统计数据相比以往大体保持稳定,那么为什么请求支持和家暴保护令的人数为何会出现大幅增加呢?

 原因在于ABS的统计数据来自于调研,而调研问卷中并不包括“请求帮助”的这一类问题。

 申请保护令和寻求支持人数的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越来越多遭遇家暴的人开始愿意想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担心名声而缄默不言。另一方面,相关服务机构正则逐步转变他们对家暴的观念,开始改善服务质量。

 无论何种原因,虽然ABS的整体统计数据较以往大体保持稳定,但是实际数据却仍然处于过高的水平。我们依然存在大幅改进的空间。

 对于遭受家暴的人群,尤其是不断增加、寻求帮助的女性受害者,我们应理解当她们选择寻求帮助时,她们往往已经处于严峻的风险当中。我们应该继续开发和利用相应的资源给予这些受害者相应的支持和保护,给予施暴者相应的惩戒。

作者:Anna阳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