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面“霾”伏的悲歌

2013年01月30日 19:08

一月,北京四次遭遇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也引发一场有关中国模式的辩论:保生命质量还是保经济增长?BBC记者马腾在十面“霾”伏下慨叹,今后几年,清洁的空气恐怕仍将是北京的稀罕物……

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稍稍等一会儿才去拉开窗帘。窗外的一幕,很可能为我这一天定调。

我并不是要看天气怎样,而是想知道污染到底有多严重。有时候,眼前的景色真是糟糕透顶。整座城市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抽烟室,天空中覆盖着一层尼古丁的黄色污迹。

这个月,北京的污染从糟糕变成了……怎么说呢,危险。空气污染程度迅速上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安全标准。

我先澄清一下,雾霾侵扰北京的时候,我其实是在阳光明媚的海南岛,呼吸着大海边的新鲜空气。但是,回到北京一看,医院里挤满了患呼吸道疾病的年轻人、老年人。当局警告人们不要出门,北京街头不寻常地安静。

家用空气净化器以及口罩的销量迅速增加,一些商店干脆宣告售罄。就是对北京这样一个习惯了污染的城市来说,这一回的雾霾也算得上“紧急”情况。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我们的空气怎么了?”

我回到北京之后的那段时间,人们仍然可以“亲口尝到”、亲眼看到污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局没办法继续否认了。

过去许多年,他们一直想否认。尽管证据正好相反,尽管所有的人都能看得见,政府还是经常对首都的污染轻描淡写,坚持说那不过是雾。

有些地方能见度不到100米

有些地方能见度不到100米

这个立场坚持不下去了。面对公众压力,当局在今年年初开始按新标准发布污染监测数据。

美国大使馆也给北京提了醒。美国使馆每小时发布一次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国原来一直将其批判为“外国干预”。

这次雾霾一来,中国的国营媒体第一次在这个问题上行动了起来。污染成了晚间主要电视新闻的头条,就连的喉舌“”有一次也在头版头条质问,“我们的空气怎么了?”

嗯,最直截了当的答案是:问题很多。空气质量出了问题,是由中国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引起的。

从前不惜代价地保增长,结果是环境普遍恶化。燃煤发电厂为中国的工厂提供能源,为千家万户供暖,但是也向空气中倾吐着毒素。

仅在北京,大街上就跑着五百万辆汽车。汽车标志着中国越来越富有,但是,这些一辆紧挨一辆的汽车也标志着,中国还没有正视污染问题。

污染并不仅仅涉及空气质量。工业管控不严,中国的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也都被严重污染了。北京几乎没有人信任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自来水。

空气净化器成了畅销商品

空气净化器成了畅销商品

“我忍不下去了”?

也许,北京近来的这场大雾会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人会说,“告诉你吧,我忍不下去了。和经济增长比起来,我们要把生命质量放在首位。”

最近几个月,中国一些城市发生过好几起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反对修建工厂。慢慢地,中国也正在出现一个要求“别在我家后院儿捣乱”的群体。

但是,发生大规模突然转型的可能性仍然不大,至少目前如此。经济增长仍然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没有了经济增长,大批人失业了,当局会担心社会不稳定。

在中国,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希望拿到第一把车钥匙,装上第一台空调,甚至搬回第一台冰箱。谁来打碎他们的梦想呢?

正因为如此,今后几年内,清洁的空气恐怕仍然将是北京的稀罕物。

一些有钱的中国人“用脚来投票”,带着孩子搬到加拿大或者去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一个选择。

至于我个人。在北京住了两年半之后,我买了第一台空气净化器。现在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我也戴上了口罩。早晨打开窗帘之前,我还要稍稍等一会儿,期盼着今天刮风,把污染都吹跑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