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圈子」文化在年輕人中愈發盛行,許多人因興趣結識而成為好友,大家對於「同好」也總是會不自覺地多些信任。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種心理,混進「圈子」實施詐騙。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獲知,一場涉及全國多地的「跑圈」詐騙案告破。
自2020年起,被稱為「跑圈第一騙」的「00后」男子林某利用馬拉松參賽資格、配速員資格和耳機測評等名義在多地實施詐騙。2024年4月,在14名北京大學學生聯合報案下,林某在浙江杭州被抓獲,同年10月31日,經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林某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14名北大學生聯合報案
2024年4月11日,北京大學在讀的小敏在學校中長跑微信群中,看到一位同學轉發的某品牌耳機測評活動,隨即通過該同學添加了林某的微信。林某稱,該耳機測評活動並不收費,但需要先繳納1099元押金,在測評結束後會退回押金並贈送耳機。小敏信以為真,把押金轉給了林某。隨後林某又向小敏介紹,當前秦皇島和蘭州的馬拉松配速員都缺額,他可以幫小敏報名,但同樣要先交699元和899元作為配速員免費裝備的押金。
林某所說的「配速員」又被稱為「兔子」,跑馬拉松的經驗豐富,控制速度和節奏能力強。在馬拉松賽事中,配速員一般會統一著裝,身上帶著配速氣球,以穩定的配速帶領相同速段的選手一起奔跑,作為選手們的參照物。配速員是參賽者(大多數不參加成績排名)、志願者,更是選手的「移動計時器」。擔任配速員通常可以享受免費賽事名額、組委會提供的高質量的裝備及食宿福利等,這些對於跑者而言有著很大吸引力。
出於對「圈裡人」的信任,小敏絲毫沒有懷疑,轉賬並提供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然而,小敏一直沒有收到耳機,也沒有收到馬拉松組委會官方的配速員入選通知。林某始終以貨運不通暢等理由搪塞,後來直接不回復消息。小敏察覺不對勁,於是向耳機品牌方和馬拉松組委會確認,卻得到「從未組織此測評活動」「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招募配速員」的答覆。小敏在與多位同學溝通后,發現同時間段竟有14名同學有相似經歷。於是在4月21日,幾位同學整理了大家的轉賬憑證、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一同前往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報案。
經查,配速員資格、耳機和跑鞋的測評渠道,完全是林某的虛構,騙取的押金全部被林某用於吃喝玩樂。林某隻給這批受害人寄過一雙自己使用過的二手跑鞋(因尺碼不合被受害人退回)和一副自購耳機。2024年4月至案發,林某在微信朋友圈發送報名馬拉松配速員以及耳機測試員等虛假消息,騙取小敏等14名大學生共計33864元。
林某起初並不認罪,他辯稱自己並非詐騙,而是由於「能力不足」沒有幫被害人搞到「參賽名額」,試圖與其實際作為詐騙幌子轉賣的「配速員名額」進行混淆,從而脫罪。秉承著盡量彌補經濟犯罪受害人經濟損失的原則,承辦檢察官多次釋法說理,最終使林某如實交代罪行,認罪認罰,並全額退賠了受害人經濟損失。
賽事贊助商員工同樣被騙
然而案件辦理遠沒有結束。承辦檢察官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各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曝光林某詐騙的帖子,林某本人極有可能是多地作案的慣犯。承辦檢察官隨即向公安部門確認,並得到了上海、遼寧兩地移送的林某其他犯罪事實,其中還有馬拉松賽事贊助商員工的報案記錄。
原來,2000年出生的林某長期混跡在「跑圈」,為各地馬拉松賽事聯絡資源,也因此結識了多地馬拉松賽事舉辦公司和贊助商,在圈子裡小有名氣。2023年11月,林某自稱杭州馬拉松賽事招商負責人,通過其他賽事公司員工推送,添加了無錫馬拉松賽事贊助商員工呂先生的微信,並在之後與呂先生就產品推廣業務進行往來。
2024年1月,林某謊稱自己手中有多個無錫、武漢馬拉松賽事的參賽名額,可以賣給呂先生。呂先生先後轉賬85500元給林某,向他購買共計50個名額。轉賬后,呂先生多次催促,甚至線下與林某見面商討名額購買事宜,但林某始終推脫,未提供名額。2024年3月,呂先生在網上看到了眾多網友對林某的曝光,於是前往當地派出所報案。此案在移送至海淀區檢察院后,與小敏等人被詐騙案併案處理。
據林某供述,他從2020年開始便以押金方式給別人提供馬拉松參賽資格。最開始林某確實有渠道能獲取參賽資格,但在發現收益可觀后,他動起了歪心思,即便沒有名額或只有一兩個名額,也會對外宣稱有十幾個名額,以騙取報名押金。受騙人多像小敏和呂先生一樣,經同學、朋友或同事的介紹認識了林某,出於對熟人的信任,相信了林某的「官方身份」,進而被騙。
經審查,2023年11月至2024年間,犯罪嫌疑人林某虛構自己具有給他人辦理馬拉松配速員、進行耳機內測等資格,並虛構了報名需要繳納押金的事實,共騙取多名被害人11萬余元。檢察機關認為,林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2024年10月31日,經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多人小額被騙難題何解
有網友稱,林某早在2018年開始,便以賽事工作人員名義在各地騙取跑友報名費、各類押金、拖欠供應商費用等,並在2023年被列為限制高消費失信人員。
為何林某多年逍遙法外?承辦檢察官分析,一方面是小額多人詐騙立案難。許多受害人被騙金額小,且分散在多地、缺乏聯動。在報案后往往會被告知受騙金額達不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另一方面,林某善於鑽空子,他將騙取小額錢財的行為偽裝成「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之舉」。如果騙局被拆穿,他會作出退費等償還損失的承諾,隨後以「沒錢」等理由拖欠。除此之外,許多被害人出於怕麻煩、仍然期待林某主動賠償等心理,至今沒有報案。多個因素導致林某身上存在不少經濟糾紛,但其中少有能被認定為構成詐騙罪。也因此,直到2024年,14名大學生聯合報案,共同舉證,才使林某在海淀區落網。
該案同樣給馬拉松賽事主辦方敲響警鐘。林某的劣跡很早便被曝光在各社交平台,但各地馬拉松賽事組委會發現后並未及時對林某本人作出實質性抵制,也未協助跑者報案,這也使得林某能夠屢屢利用圈內名氣和人脈繼續行騙,直至此次案發。作為目前國內熱門賽事類型,主辦方應承擔更多的審查責任,不應放任騙局的擴大。
對於廣大跑者而言,警惕「內部名額」「押金退還」「免費裝備」等話術是關鍵。目前,多地馬拉松賽事已要求實名制報名,明確禁止名額轉讓,並提醒跑者通過正規渠道報名。正義君也在此提醒讀者朋友們,切勿盲目相信「圈子」里的人,如遭遇類似詐騙,請務必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證據並及時報案。
(文中小敏、呂先生均為化名)
來源: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