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开设“星座课” 因“星”施教引发争议

2013年01月05日 8:01

中国大陆有很多高等院校近年来开设了“风水课”、“恋爱课”、“生死课”等被学生称为“潮课”的课程。扬州大学更是推出了针对不同星座学生开设的“星座课”,引发争议。

中国官方星期四报道说,扬州大学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去年10月,推出“十二星座教学”课程。这门因“星”施教的课程将学生按12个星座分班,根据流行的星座性格特点介绍打造不同内容的讲座。课程开设以来,广受扬州大学学生欢迎,但也引发了争议,不少人质疑大学因学生的“星座”施教,是否科学。报道还说,除了扬州大学之外,中国大陆很多高等学府都开设了“风水课”、“恋爱课”、“生死课”等被学生称为“潮课”的课程。

美国里士满大学政治系教授王维正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美国一般会在大学的“成人学院”开设类似课程,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王教授说:

“他们可能会开设一些类似的和传统学科不太一样、而又比较生活化的课程,严格讲起来就是和生活有关,比较符合更多人的需要,可能是(一些学校)生财的方法。”

不过,王教授强调,美国大学在开设这些“潮课”前,会有独立于各个大学的“评鉴委员会”,来鉴定这些的“潮课”的内容设置是否适合学校教学。王教授说:

“美国据我了解有四五个区域性的评鉴委员会,这个基本上对于学分的颁给、课程内容的设置,都有很严格的规定,比如每个学期应该上多少课,以及授课的人他的学位等等,都有规范。”

新华网的报道援引扬州大学“十二星座教学法”负责人的话说,学校之所以会开设“星座课”,是因为现在大学必修课的逃课现象很严重,而“周末论坛”这种连选修课都不是的社科类讲座难以得到学生关注,因此希望借此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北京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就此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介绍说,在中国大陆,之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不爱上必修课,是因为很多必修课、尤其是政治学课程,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胡教授还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搞活市场经济上已经开始和世界接轨,但在政治和教育领域却仍在继续苏联模式。

“这样就导致经济与政治的脱节,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行给学生洗脑,必然引起学生反感。我们现今教育应该更多的是人文教育、人本教育,让学生自主自立的创新教育,公民的教育,公共精神的教育,而不应该只是陈词滥调,否则学生肯定逃课。”

胡星斗教授认为,中国大陆各大专院校开设一些“风水”、“星座”之类的“潮课”无伤大雅,并不一定要以“科学”与“伪科学”来界定。因为有些知识,一时很难判断它究竟是不是科学,而且,也并非只有科学才有价值。胡教授说:

“一些非科学的东西,比如宗教,也许也有它的价值,中国古代把风水等成为‘术数’,是一种神秘学。当然,我们现在不能教学生‘术数’或者是‘神秘学’,而应该以现代文明的方法来重新阐述这些古老的学问。”

中国网民对扬州大学开设“星座课”的反应褒贬不一。网名为“遥望远距离的你”的网民发帖说:“这样的大学,完全扭曲了大学的人文精神,可悲”。网民“小竹至上”则表示:“如果能相信耶稣,为什么不能相信星座?”而专家学者的的意见也各不相同,一些专家认为,中国高校的“潮”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也有学者表示,“潮”课的核心是课,而课就必须建立在科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再‘潮'也不能不讲科学。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