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l Tower驚魂未定!拷問澳洲建築行業「質量宣言」

來源:財經見聞

前言

Opal Tower的事件調查雖然已經持續將近兩周,但公眾對其關注熱度卻絲毫不減。

 12月24日平安夜當晚,這棟開發商Ecove耗資1億6千5百萬澳幣蓋的34層摩天大樓,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裂了。

 住戶們不得不在聖誕前被迫撤離,過起了流離失所的日子。短短几日之內,所見裂縫越來越大,數量亦越來越多…

1 休假結束,調查火上澆油

本周開始,許多公司已結束休假正常營業,這對於那些聖誕前被迫撤離奧林匹克公園Opal Tower輾轉流離的住戶們,則意味著每天都不得不從偏遠的地區顛簸去上班。

其中一名住戶在與Angus Randall的採訪中提到,自從出了事之後,他們不得不輾轉各個民宿之間,因為至少比起酒店什麼都沒有,Airbnb的公寓里總算有個廚房,不至於每一頓飯都得去外面餐廳解決。

 雖然這樣的情形一開始也還算可以忍受,但是每天如此,而且隔兩天就必須再找新地方搬家…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實在是折騰不起了!

 明明有家,卻不能回!

另一名住戶在採訪中反映,部分住戶在與澳洲公平貿易組織(Fair Trade)工作人員的溝通和支持下,曾向房屋經理人發出終止合同的通知。但是經理人表示,根據該樓的建築工人們已表示本樓安全沒有問題, 所以這種情形並不算是「不適宜居住」(uninhabitable),他們只是需要多一點點的調查時間。

 「我們是住戶, 也不算住戶。」

 因為對於這些租客來說,雖然房子住不了了,但還得繼續按時交著房租!

 社交網路上更是一片怨聲載道。

 幾乎每一天,Facebook上都會有Opal Tower的住戶發表控訴,並不斷更新調查小組勘察現場一片狼藉的照片。

 不少用戶在Facebook控訴,在他們返回自己的公寓檢查進展的時候,發現家裡的天花板和地板都被掀了,房間里所有的床、傢具、衣服都被當垃圾一樣亂扔在一旁。房子里到處是裸露的電線。

面對難平的眾怒,開發商Icon不過輕輕巧巧用一句話回應,「這些損失之後用戶都可通過保險申報自行解決。」

2 NSW州長有話說

 對於在Opal Tower坍裂事件中收到損失的房主與租客們,長Gladys Berejiklian全心全意鼓勵他們應積極尋求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權益。

Berejiklian在ABC的採訪中提到,「如果這件事情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那麼毫不意外我會這麼去做(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 但當記者問起這件事故中,開放商是否有責任購回樓房時,她並未作出任何評論。

 她補充說明:「我想等所有的專家工程師能夠得出完整結論,剖析導致事故的具體原因之後,然後我們可以再根據分析結果再作打算。」

 3 Icon同名建築公司急撇明關係

 可能由於太多人在社交網路上控訴抱怨這棟樓的建築商Icon Co.,另外一家名字非常相似的公司 Icon Construction Group 也被無辜躺槍。

 該公司的網站還不得不掛起公告,表示自己與新聞中的Icon 以及Opal Tower的建築沒有一絲干係。

4 相關樓盤引起關注,也慌了

 這次事故之後,開發商Ecove在附近投資開發的其他公寓項目也被重新安放到了聚光燈下,其中包括Australia Towers(216所公寓),ATII (287所公寓),以及 One Australia Avenue (320所公寓)。

儘管口碑跌破谷底,Ecove的總監 Bassam Aflak在事故發生后的採訪中,仍然力挺建築商Icon,強調 Icon的背後是120億的日本Kajima鹿島財團,是一個不管是設計還是工程上都非常值得信任的建築公司。

Aflak還指出Opal Tower是公司中第一起由於質量問題而引起關注的建築項目。

雖然有業內人士指責Opal Tower在建設的過程中,Icon有雇傭無合格資質、拖欠民工工資、以及大幅縮短施工周期的種種亂象,Icon對這一樁樁指控卻一概不認。

 在 Opal Tower曝出結構缺陷后,政府先後宣布對建築行業驗收單位進行整頓調查。對此,工程師協會核心成員Robert Hart表示,驗收單位既缺乏相應的技能,同時也缺乏相應的法規要求其成為高層建築的質控單位。

 與此同時,維州建築局(Victorian Building Authority)也在近日對Icon在墨爾本的參与建築項目開始一一進行盤查,其中包括一棟在Docklands面臨竣工、價值2億5千萬的摩天大樓。

維州建築局發言人表示,「關於這些建築許可證的調查報告會在四周左右之內公布,報告會主要側重於項目的進展情況,其中有些項目還在初期審批階段,有些項目已在施工階段。」

 發言人補充,「住在這些房子里的人們的安全,重於一切!」

 5 作為房主或租戶,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對此問題,澳洲當地頻道Channel 9採訪了一位專家,並給出專業意見:

首先應該追責建築商,其次是開發商。

 房子建成在6年以內,都在Warranty質量保障期間內。如果6年內你的房子出現問題,你完全可以同時起訴建築商與開放商,因為他們都對房子的落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如若房齡已逾6年,因為超過三層樓高的房子都沒有強制上房主保險 ,因此萬一到時候你的房子出事了,你都不得不自掏腰包。

「作為Airbnb的租客,遇到這種情況其實都可以根據澳洲消費法申請全款退款。但是作為房主,卻常常無能為力。住在受到破壞的房子里,心情已是極其糟糕,而將來再把房子轉手賣出的價格也會大受折損。」

 此外, 在建設的 HBC Check網站可以查閱到劣跡斑斑的建築開發商,下次投資房產的時候可以避開這些名單。

  HBC Check提供了一個包含了許多大型建築商、以及參与項目的雲端地圖。超過2萬澳幣的項目都可以在該網站上查到是否具有合格自製。

6 澳洲態度「She』ll be right」 WILL SHE?!

 許多澳洲人都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She』ll be right」, 也常常被引用為「澳洲態度」,翻譯成中文就大概是 「沒啥大不了的」、「待會兒就好了」、「多大點事兒」、「到時候再看吧」…

車壞了,沒啥大不了的…先看了今天的橄欖球比賽再說。

離婚了,沒啥大不了的,先喝個啤酒再說。

工作沒了,也沒啥大不了的…先放個假領個Centrelink再慢慢找吧。

 房子塌了,才多大點事兒啊!

 在Opal Tower事發之後,我們親眼目睹了開發商、建築商、驗收方、 房產經紀等各方各執一詞、互相推諉責任。

 這種「She』ll be alright」的「澳洲態度」,可謂體現得是淋漓盡致。

 可是真是「沒多大點事兒」嗎?

 根據一則2015年的澳大利亞工程師協會報告,高達85%的新公寓在完成後存在缺陷,而NSW的驗收合格體制早已「崩潰」。

 The Guardian引用了Randolph的陳述 — 大概從2000年開始,開發商就基本是脫離監管,自說自話便可決定驗收項目完成了。

 法律監管的缺失,人員管理的亂象…

 使Opal Tower這棟坐落在奧林匹克公園黃金地段的地標建築,這個本應可以展示悉尼國際城市氣質的完美標誌,一夜轟然倒塌在民眾們的期望與信任之中 。

 希望這次Opal Tower的事故,是對整個澳洲建築業亂象的振聾發聵的一擊!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