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澳學生家長給女兒相親!不結婚就是剩菜?這麼貶低自己的親生娃,你配做家長么?

來源:找工作

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杭州一大爺,代女去徵婚。

大爺的女兒今年38歲,曾在,拿到碩士學位和綠卡,如今常住上海,年薪30萬。

但是,女兒遲遲不結婚卻逼急了父親。「再沒找好(對象),別回家過年了!」

大爺的話,句句是槽點。但吐槽背後折射出的社會現實、性別觀念和代際矛盾,才是更值得深思的地方。

海歸成「大齡剩女」,

父親「擺地攤」推銷女兒

,如果一個人,同時擁有、浙大文憑,還有30萬年薪,怎麼看都不算失敗吧?

但是,只要在上述那些優越的條件前加上一條:38歲未婚女性,在許多中國人,特別是長輩的眼裡,就和人生失敗劃上等號了。

5月7日,一則#相親不敢公開女兒高學歷#的視頻在微博上引起了關注。

在浙江杭州萬松書院公園的相親角,一位大爺拿著寫滿女兒條件的紙,坐在了路邊,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女兒,同時也為了了卻「一塊心病」。

面對採訪,大爺亮出了女兒的條件:有澳洲綠卡,常住上海,註冊會計師,年薪30萬,浙大+澳洲雙碩士。

這妥妥的就是一位高知識高收入的優秀女性啊!但是別急,大爺之所以會擔心,是因為女兒已經38歲「高齡」了。在大爺看來,女兒這麼大還沒對象,一個原因是以前光顧著學習了

當年大爺還挺高興,如今卻高興不起來了。

大爺覺得,女兒上學太多,反而「不會找」男朋友了。

這不由得讓小編想起,家長和老師當年的諄諄教誨:「你們現在的任務是好好學習,談戀愛是以後的事情。」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女兒學歷太高,雙碩士沒人敢要。

高學位背後,通常還有高收入和高社會地位。在大爺看來,女兒在社會上的優勢,卻成了相親時的劣勢。女兒的人生到如今還沒有丈夫可以依靠,這成了大爺的「一塊心病」。

可是如今由父親代為徵婚,再加上採訪,難道不會更讓女兒難堪嗎?對此,大爺也承認了,這樣徵婚是不夠體面,「像擺地攤一樣」。

但不這樣又能怎樣呢?

大爺也曾給女兒下過最後通牒,再找不到對象,就「別回家過年了」,可是女兒的回復卻讓他既哭笑不得,又束手無策…

「『那就租一個(男友)來嘛,』她這樣說,你說怎麼說呢?」

網友們的說法也是多種多樣:這都是站在姑娘的角度說的。

這是勸大爺不要把標準降得太低。

不過還有不少網友,關注的重點卻偏到了30萬年薪上。

那麼,問題來了,澳洲留學,上海工作,年薪30萬到底算不算高?

根據2018上海統計年鑒,2017年上海人的平均年薪為85582元,高技能人才工資中位數12.5萬元。

這位姑娘年薪達到了30萬,無論如何也屬於高收入人群了。

當然,薪資比較只有在一個特定人群內才有意思,就像在知乎,30歲月入3萬也一樣焦慮。

不過,連學歷都不敢多寫的老大爺,誰知道是不是把年薪也往少了寫呢?

高學歷女性不論中外都有「愁嫁」,

但可能只有中國父母才會如此逼婚

在當今社會,高學歷往往與高收入、高社會地位聯繫在一起。可是當主語是女性時,高學歷卻又往往和「難找老公」畫上了等號。

去年,一位34歲,曾留學英國的海歸女藝術家,就將她在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的遭遇,錄下來發到了網上。

和杭州大爺的女兒的遭遇類似,她的高學歷也被當成了一個缺點。

女子無才便是德?有多少過時的糟粕觀念,還在影響我們的生活?

但是,「男人應該找不如自己的女人結婚,而女人則應該找比自己強的男人」,這種觀念儘管與男女平等相悖,卻仍然是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中外。

這確實不是中國社會的專利。在谷歌上用英文搜索與高知女性難結婚相關的關鍵詞,能看到來自許多國家對這種觀念從論述、解析到反駁、主張的無數文章。

其中最讓小編驚訝的,是Reddit上一位美國姑娘的帖子,描述的內容幾乎和中國沒兩樣。

這位樓主發帖時33歲,年入14萬,職業是醫生。「受過良好教育,有很棒的工作,生活無論在社交上還是工作上都很忙碌」。

上學時專註學業,沒在意感情生活,再加上醫學院女生多,就單身到了33。

如今想要找個人踏實過日子,卻發現同樣條件的男人都喜歡找年輕的。她不介意男方比她掙得少,但至少經濟檔次不能差太多,可這卻讓不少男性望而卻步。

要不是她自己說了在美國,小編簡直懷疑帖子是不是中文翻譯過去的。由此可見,即使在西方社會,高知高收入女性結婚難的問題也並不罕見。

甚至連逼婚,也不是完全沒有。

16年,《》曾報道一位義大利裔姑娘不堪忍受父母催她找男友的壓力,在Facebook上征「假男友」。

義大利人在西方也是出了名地重視家庭,逼婚也不是無法想象,何況還只是逼著找男友。

不過,像中國這樣,類比剩菜剩飯造出「剩女」一詞,父母扎堆代子女徵婚,甚至官媒都操心「剩女」出路的,還是遠遠不如。

畢竟,在澳大利亞的任何一座公園,你能看到遛狗的、跑步的、野餐的,但絕不會看到父母舉著牌子替子女徵婚的。

澳洲人認為,子女的婚姻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即便內心希望子女結婚,也不會公開講出來,特別是在家庭以外講出來。

而且在澳洲,30歲結婚都還算早的!據統計,2017年,澳洲女性初次結婚的年齡中位數是30.2歲。作為對比,同年中國女性初次結婚的平均年齡是24.9周歲。

比澳洲女性底5.3歲,並且不同地方差別顯著,例如在上海,2015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就達到了28.4歲,但在廣大農村區域,20歲不到就結婚頗為常見。

當然,澳洲男性也一樣比中國男性結婚晚。2017年澳洲男性初婚年齡的中位數為32.0歲,而中國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齡是27.1歲。

所以,「我大清自有國情在此」,中國人面臨的結婚焦慮和壓力,與澳洲人是不同的。

而且,逼婚在澳洲是犯法的,有強制婚姻(forced marriage)這項罪名。

在澳大利亞,強迫他人結婚是犯罪行為,最高可處以7年監禁。如受害者小於18歲,則最高處9年監禁,如兒童被帶往海外強迫結婚,最高可處25年監禁。

當然,這種「強制婚姻」更接近中國婚姻法里一樣違法的「包辦婚姻」。而實際中年輕人面對的,更多的是難以訴諸法律的無形的壓力。

逼婚剩女的背後,是代際矛盾以,

及男女觀念跟不上社會現實

杭州這位老大爺逼婚女兒,反映了一種典型的中國特色的代際矛盾:在上學的時候好好學習不「早戀」,但畢業了又要趕緊結婚生孩子,千萬別當「剩女」或「光棍」。中國父母抱著這種理想化的期待,有時會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動,甚至導致一地雞毛的結局。

我們相信,杭州這位老大爺內心肯定是希望女兒生活幸福的。但是大爺對生活幸福的定義只有一種,當女兒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幸福標準時,就一定要「掰正」女兒的生活不可。

女兒沒結婚,是不願結婚還是單純沒找到對的人?女兒自己,是喜歡成熟的還是小鮮肉?甚至是男的還是女的?

說是「條件一般就可以了」,可父親同意的女兒也一定同意嗎?女兒「租一個來」也要回家過年,不也是希望父親好嗎?父親不知道「怎麼說」,可曝光到網上肯定不是好好說的辦法。大爺的採訪背後,反應的是父女二人溝通的不暢和彼此的不理解。

明明是一家人,都希望對方過得幸福,卻非要把女兒的隱私曝到網上去任人評說,難道互相傷害會離幸福更近嗎?

所以對大爺的女兒來說,假如還願意結婚,就認認真真地去主動尋找感情。而對大爺來說,也應該試著轉變觀念:女兒不結婚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30來歲沒結婚也沒有什麼可羞恥的。

何況,30歲以上才結婚的國家並不只有澳洲,歐洲一票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瑞士,平均初婚年齡也都在30歲以上。反過來,在亞洲、非洲許多欠發達國家,平均初婚年齡甚至會低於20歲。

畢竟,發達國家能夠更好地給予女性教育和就業機會。反之在一些識字率尚且不及格的欠發達國家,女性既難以接受教育,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機會。

當然,宗教和社會觀念也有影響。但社會觀念往往會滯後於社會發展,畢竟成年人的三觀早已成型,是很難被新的社會潮流輕易改變的。

當女性可以通過教育獲取知識,獨立謀生時,就不用再考慮找個男人「搭夥過日子」,也不必依賴父母生活了。

更何況,都9102年了,女性不用妻憑夫貴或是母以子貴,一樣有自己的個人價值可以實現。

但是,畢竟千百年來的男權傳統殘留到現在,還是讓人們無論男女,都普遍認為婚姻關係中的男方必須比女方具有更高的地位,特別是經濟地位。

中國的飛速發展,使得女性收入提高的速度更快,而以往「老公必須比老婆學歷高掙得多」的觀念去還來不及轉變,於是這種現實與觀念的衝突就愈發激烈了。

不過,這種觀念在未來必會逐漸淡化,最終讓婚姻回到愛情是兩個人的互相吸引的本質,而不必在意別的條條框框。

或許我們很難改變長輩那一代人的觀念,但是我們可以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創造並傳遞一種包容、多元的社會觀念,讓想結婚的都能肆意尋找真愛,讓不想結婚的都能不受人非議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