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上周末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的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一場80分鐘的雙邊會見。
會議上,特朗普總統表示已取消限制美國公司向華為供應零部件的禁令,並且暫緩對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展現出欲與中國恢復貿易談判以結束貿易戰的誠意。
相應的,據特朗普的推特,北京方面同意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此次會晤之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談判再次重啟。
在關稅方面,美國表示在談判期間不會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並且保持現有的關稅不會取消。也就是說現有的關稅依然是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
關於華為,特朗普允許美國企業向華為供應「與國家緊急狀況無關的設備」,但是仍然把華為保留在黑名單之內。
特朗普還表示會把華為的問題留到最後。至於學術和人才交流,之前與中國製造2025和千人計劃使美國大為敏感,現在美國方面也表示出對中國留學生的歡迎和對優秀留學生就業的支持。
特朗普的立場似乎沒有之前那麼堅定了,有來自國內國外的壓力。國內的壓力來自2020年中期選將近,涉及數十億美元合同的華為供應商的遊說,還有美國農民的利益。國際上,中美貿易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雙邊問題了,中國和美國之間嚴峻的貿易關係不僅加劇了全球經濟放緩,也增添了全球政治局勢的緊張。
G20峰會前,習近平迅速的對俄羅斯和朝鮮進行了國事訪問。如今,技術問題、朝鮮問題和印太戰略都已經和這場貿易戰掛上了鉤。
澳洲總理莫里森在上周飛往大阪參加峰會之前也不得不小心地對中美貿易問題表態,儘管他著重強調了WTO的改革有利於解決貿易糾紛,但在演講中,他也是很明顯的偏向著美國的。WTO目前的規則的問題主要在於無法處理或解決由於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和補貼等不公平做法引發的美中爭端。
「澳新銀行表示這次結果是類似於去年12月特朗普與習近平在阿根廷G20上的會晤,「中國和美國在關鍵問題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即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仍然沒有讓我們相信貿易緊張局勢得到了解決」。」
但是比起特朗普的內憂外患,中國政府顯得更為「團結」,北京方面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做好「長征」的準備,而特朗普的時間窗口就顯得更為緊一些了。
澳洲農業股存在潛在下行風險
雖然澳大利亞與其他G20國家一致歡迎特朗普恢復談判和暫停進一步徵收關稅,而且短暫的緩和有利於重塑市場的信心,但澳洲的投資者們仍然擔心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可能會犧牲澳大利亞農業。
美國一共對農業進行了兩次補貼,去年一次性的120億美元加上這次五月的160億美元,一共280億美元,相當於澳大利亞全部農業產出的三分之二。
大量的補貼會導致農產品價格的下跌和擾亂世界農產品的貿易流量。
加之中國這次承諾大量購買美國的農產品,澳大利亞的農業也許遭受來自貿易戰的一定的附帶傷害。
國家農民聯合會主席菲奧娜·西姆森表示,如果美國在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的方面獲得不公平的優勢,澳大利亞將會損失很大。
美國是澳大利亞農業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西姆森女士表示各方應該遵守貿易規則。她還表示,美國農民已經獲得了政府的大量補貼,而澳大利亞則擁有的補貼是世界上最低的。
目前關於中國購買農產品的具體的清單還沒出來,還無法量化的評價和預估這份清單對澳洲農產品的影響。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澳洲的紅肉,棉花,穀物和紅酒等產業是最容易在這次協議中受到影響的。
相關需要注意的股票有:Graincorp(ASX: GNC), 主要從事穀物的處理和銷售,在亞洲地區的銷售佔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Treasury Wine Estate(ASX: TWE), 該公司經營葡萄酒業務,在亞洲地區的銷售佔總銷售額的35%,特別是最近在中國的業務呈爆髮式增長。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