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澳洲華僑在線
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種切膚之痛,
未親身經歷過,誰能理解?
有多少人目睹親人「病危」時,
才悔恨曾經的陪伴太少!
赫然寫著「胃癌晚期」四個字時,
他的世界瞬間陷入崩塌。
「總覺得父母身體很好,來日方長,以後有很多時間陪他們,不曾想似乎一夜之間,他們便老了。」
一場手術過後,
老人的胃被切除80%,
隨後是6個療程的痛苦化療,
平日里健朗的父親整個變了樣,
體重從65公斤直降到40多公斤,
「我當時的感覺就是父親快走了,
心裏很難受,很愧疚。」
禍不單行,2014年母親回老家探親時,
又不幸遭遇車禍,導致盆骨骨折,
行動不得不依靠拐杖。
讓顧頤悲痛之餘也開始反思:這些年陪伴父母太少了!
總以為以後機會很多,
當顧頤看著70歲父親的體檢表上
如果再這麼拖延下去,
或許會成為終生遺憾。
顧頤卻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把父母「騙」到地球的另一端:到澳大利亞旅行。
立刻憂心重重,
且不說兩位老人鮮少出遠門,
就說你父親虛弱的身體,
能承受得住嗎?
然而顧頤卻覺得:「癌症沒有辦法可以抗爭,
與其在家裡慢慢等著,
換一種心情和環境,
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哪怕父親在旅途中不幸『老』去,
他也可以坦然接受這個結果。」
當顧頤忐忑地把這一主意告訴父母時,不曾想父母沒有斷然拒絕,反而幾經勸說后,眼中泛出了渴望的微光。
2015年秋,眼看母親的身體已休養好,父親也能下床走動,提早準備好護照、簽證等一系列材料,規劃好旅行路線,以及沿途就醫醫院的顧頤,牽著父母的手,準時從機場出發。
母親依偎著父親,
老兩口的表情,
遲遲不曾付諸行動。
由緊張慢慢轉為興奮,
父親認真地寫下第一篇日記,
母親就那樣靜靜地看著。
顧頤就生怕錯過
不放過每一個按下快門的機會。
剛到墨爾本,
二老就迫不及待趕往墨爾本大學,
瞧瞧自己孫子讀書的地方。
古老的建築,美觀大方,
瘦骨嶙峋的樣子讓顧頤止不住地心疼。
步入鳥語花香的小道,
彷彿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
夕陽西下,彩霞映照,
遼闊的草原一望無際,
邊說邊給老伴兒唱起歌來。
高興的手舞足蹈,
他說這像中國龍,
忍不住舞了起來。
父親看到一顆老樹,
高興地對母親說道:這樹我能爬上去,你信不信?
還沒等母親回答,
隨後,二老用從14000英尺的高空跳傘的方式,來紀念他們共同攜手度過的半個世紀。
父親便「噌」地竄了上去。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敢想象?
不久前還飽受病痛折磨的老父親,
如今竟如此活力滿滿。
每一天兩位老人面對的,
都是從未接觸的新鮮事物。
第一次參觀牧場
還要執意在雨中走到海邊一探究竟
這對老夫妻的感情
父親像孩子般興奮:「我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晚霞」
越發像熱戀的情侶,
一發而不可收。
父母行程中的點點滴滴,
享受山坡草地的陽光。
一副拽拽的模樣。
動不動就拖著父親來一張。
他們由內而外散發的樂觀、自信
也感染了身旁的陌生人。
父親撿到了海帶,
12月8號那天,一向跟母親黏在一起的父親,突然躲著老伴,悄悄找到顧頤,給兒子看了自己寫給妻子的一段話。
這段話「通過」后,父親找來老伴,在灑滿金色陽光的草地上,捧著一大束一早採摘的野花,單膝跪地向妻子「求婚」。此時,妻子早已感動得淚流滿面。
「我現在想通了,我要快樂地治療我的疾病,我相信身體會好起來的;我還要學開車,將來帶你們出去玩,就像現在這樣!」
藉著看望留學孫子的名義,
這趟旅程,父母間、父子間心扉打開的同時,回國后,父親的身體也有了意想不到的好轉:體重增加5公斤,飯量從一小碗恢復到正常水平。
母親也終於不再需要借拐杖出行,二老看著比以前精神很多,甚至都開始想著下一次旅行。
我們有一萬個理由安慰自己:太忙了,以後有時間多陪陪父母。
可時光無情,它不會等你的「以後」,
趁父母尚在,趁他們還走得動,
多陪著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