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第一傳媒
對於移民來說,在澳洲的生活是什麼?
也有十八線城市的中國小姑娘來到澳洲拼搏,在自己的努力下,如今已經在悉尼擁有兩家中餐廳,生意火爆。
而還有的人,只是把澳洲當成一個賺錢的所在地,賺錢才是唯一的目的。
在那些旅居的海外人士眼中,澳洲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InterNations連續第六年發布了Expat Insider的調查報告,全球20259名旅居海外的外籍人士說了他們對全球64個國家或地區的想法和體驗。
在談到他們為什麼喜歡澳洲——大部分人都很喜歡澳洲相對休閑的生活,這項排名全球第四位。62%的受訪者認為在澳洲的職業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
「feeling at home」這一個細項排在第10位;工作前景方面澳洲排在第19位。
在談到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澳洲——有27%的受訪者不滿意澳洲的醫療成本(因為這部分人很多都無法享受medicare)。
境內的旅遊選擇多樣化只排在64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第56位。
超過五成的受訪者表示來澳洲之前,會比較擔心這裏的生活成本。
個人財政方面澳洲只位列第52位,生活成本排在第49位。
但相對來說,醫療成本以及生活成本高。
不知道這樣的樣子是否滿足於你心中對於澳洲的印象呢?
就像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生活在澳洲的人也許都對此有不一一樣的看法。
你怎麼看呢?
在回答之前,不妨來看三個華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均來自於海外公眾號「一隻兔尾」。
淪為社會底層
生活並不是換一個地方,就會變得容易。
一位在廣東生活過的非常滋潤的爸爸在移民澳洲之前,有兩套房子。
並且在一家公司做著行政經理。
多少人年輕人拼了命想要在中國的一線城市買一套房,而這位的爸爸的起點就是兩套房。
這位在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為了女兒的教育來到澳洲。
因為在這裏,不用以高考成績論英雄,不用一考定終生。
於是這位爸爸一拍腦袋,就賣掉了自己在廣東的房子。
轉而在悉尼安了家。
但接下來的生活卻讓他們有些傻眼。
不管在國內多麼風光,這位爸爸發現自己之前的技能全都用不上了。
畢竟首先第一關的語言關,就很難過。
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
已經習慣在國內公司當領導的這位爸爸,在悉尼的求職市場上,連一份畢業生的工作都找不到。
如今,為了養活家人,自己只能在一家倉庫裏面做搬運工,而薪資水平完全依靠于自己的體力情況。
但在另一個程度上來說,
澳洲也有值得讓人待下來的理由。
女兒的人生會很快樂。
雖然工作並不高大上,但自己也能獲得應有的尊嚴。
但如果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自己還會不會移民呢?
「應該是不會了。」
逆襲成老闆娘
而故事另一個主角卻活成了這位爸爸的反面。
與這位爸爸在國內的風光生活相比,這位來自於中國十八線小城市的女人在幾年前,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
就連剛剛來到澳洲時,這個女人全身上下也只有1000澳幣。
1000澳幣能在悉尼待多久?
反正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而生活不是在打工,就是在打工的路上。
每天要打三份工,全是黑工,常常為了趕下一份工,連飯都顧不上吃,每天平均只睡四小時。
終於在打工的兩年後,生活有所好轉,總算有了一些積蓄,能在這個城市留下來了。
厄運卻接踵而至,她被華人同胞騙了, 謊稱要合夥開店,但卻騙走了她所有的積蓄。
一夜之間,她又回到了兩年前。
但她依舊沒有放棄,她還是那個她,開始繼續地打工賺錢,沒日沒夜。
又過了好幾年…
現在的她在悉尼有兩家中餐館,
在華人區買了一套別墅,
孩子有保姆帶,
她每天想的是怎麼才能把餐館壯大起來,
賺更多的錢。
她毫不猶豫回答:「當然來啊,選一百次都是要來的。」
賺錢是唯一的目的
這位大叔的目的只有賺錢。
吃。他說這兩年多時間,買蔬菜的次數掰開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肉也不常吃,通常是吃火腿腸和麵包,還有白米飯配榨菜。
一截火腿腸4刀,夠他吃3天。
住。不知道他是如何在悉尼能找到100塊錢一周的單間。
即使是找到了,在這個均價200一周的大城市裡,條件可想而知。
不是有能力能夠舉家搬遷到澳洲的人,
也不是仗著自己年輕氣盛,能夠自己一個人來到澳洲打拚的人。
上面兩個人的例子生活中雖然也都有自己的煩惱,但總歸指引著他們生活的是
對未來的渴望。
而這位大叔,只是一心要賺錢的人。
他的錢得寄回國。
而大叔也沒能拿到PR,做合法的工作,因為大叔申請的是學生簽證。
正因如此,雖然從不去上課,耽誤賺錢,但大叔還是得交著一年6000刀的學費,這樣才能保住他的簽證。
他說澳洲是個鬼地方,他賺了錢就立馬回去。
不知道大家對於以上三個故事是什麼想法呢?
對於移民來說,在澳洲生活也許真的不容易。
但最起碼的是,她真的用心對待每一個認真努力的人。
事實是,對於能夠吃苦的人,澳洲真的是一個能夠讓自己往上爬的地方。
畢竟在這片土地上,努力這項最後的砝碼,是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