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與身份認同,走進澳華人,生長在澳洲的華人二代如何看待他們的父母?

簡單說Kaiser,也就是郭怡廣,是一個長大的二代,而他則和丁武張炬一起,組建了唐朝樂隊,甚至唐朝這個名字,就是來源於他。樂隊裏面很多文化色彩,其實都來自於郭怡廣。到後來他自己組建的春秋樂隊,還能聽出來唐朝樂隊初期中國文化的色彩。

來源: 李市民報道

ABC=Australian-born Chinese

我在澳洲接觸了不少華人移民子女,所謂ABC,從幾歲到十幾二十歲。

平時聊天時候,我和幾歲小孩聊的比較多的是Roblox。這是一個兒童版的3D網游,裏面有一個個的迷你遊戲。小覺得這個遊戲很酷,然後YouTube上有大量的粉絲自製視頻,也是小學生的殺時間不寫作業的神器。

十幾二十歲的華人子女,其實感覺已經很成熟,然後和他們聊的比較多的是音樂美劇等等,比如Netflix新上的Daybreak。當然YouTube仍然是他們的一個超級信息來源,而且我發現,他們很多人在看B站,甚至自己就是up主這樣。

另外還有中國文化中,類似一定要出人頭地的想法等等,和本地人的思維也有差異。我和澳洲幾個不同國家的移民聊過,他們都說澳洲是個好地方,不用發財也生活的很舒適,不想做有錢人,太累。但我的朋友,包括我,其實內心還是覺得,如果累點能多賺點錢,那天天加班到凌晨也是好事啊。應該說華人二代在這點上更傾向於前面老外的思想,更希望活出自我,而不是發財,所以就有類似虎媽這種華人,逼著自己的一定要出人頭地。因為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價值觀。現實來說,最好的結果往往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儘管平時有這樣頻繁的溝通,但我不是他們世界的人,這點其實我和他們心裏都很清楚,所以平時交流很多是在興趣方面。所以我了解到華人二代的看法,很多是在網上。

現在有各種社交媒體平台,所以我看了來自各個國家的華人二代分享,其中有澳洲、英國、美國,也有比如馬來西亞、等等。儘管這些國家之前差異比較大,但華人二代對一代移民的看法居然都比較相似。

華人一代移民可能想不到的是,華人二代有著老外和華人的雙重身份,跳出兩種身份之外,對兩邊都還看得比較清楚。一般來說,華人家長會認為,自己孩子過來讀書生活,在這邊長大,就會變成一個香蕉人。看起來是個中國人樣,但其實是一個老外。等到子女長大就很難溝通。但根據我的觀察,很多華人二代其實都沒有變成老外,反而是繼承了中國文化中比較好的部分,比如謙遜,但又不失老外身上的洒脫。

我自己覺得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是林書豪。一方面他能上陣和老外在賽場上拼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謙遜的學霸。我記得有一個例子是他要和科比對陣。然後記者採訪科比對林書豪是怎麼看的,當時科比說我不知道他是誰。然後林書豪贏了那場比賽。他事後說,他很想說的一句話是:現在你知道我是誰了!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和科比說謝謝,要和你學習等等。這其實就是受中國文化影響。

另一個例子是唐朝樂隊的老K,Kaiser Kuo, 可能很多人對他不是很熟悉。

而同時他又是一個國際活躍的媒體人,干過奧美干過百度。持續的在向世界用英語寫作介紹中國的情況,在Quora上廣受好評。

林書豪和郭怡廣都很出色,又都不單獨屬於中國或者西方一邊,而是把兩邊的優點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個獨特定位。

說回澳洲,在澳洲的華人家長,都特別注意對孩子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

在國內,大家往往對這個不太當回事,因為默認在學校里就會教了,自己不用費勁。而澳洲這邊華人家長甚至會特意請家庭教師來給孩子補中國文化,只是為了讓孩子認同自己中國人這個身份,而不是為了學校考試。

不過華人二代在被家長打上「華人」標籤的同時,又和華人一代移民有一些出離感。他們自己往往是在兩種身份中自由切換。這事在他們使用中文和英文上顯得尤為突出。我多次見過華人二代和自己的朋友聊天,一見到是同是華人二代的朋友,就開口講中文,然後遇到本地的西人朋友,又開始說英文,都是下意識的反應。相當於是一個廣東人,見到北方人說普通話,見到南方人馬上就說粵語了。

華人二代對家長的評價其實也是比較客觀的。比如他們說華人一代移民始終有危機感,總是在努力在存錢,降低自己未來的風險。而澳洲本土老外,生活的很輕鬆,從來不想那麼多。我認識的一些西人朋友,收入不低,家裡有豪宅,然後存款還沒有我多,還得管我借車。所以一些華人移民覺得老外一天到晚混日子,而老外又不知你華人幹嘛這麼玩命,覺得你是掉錢眼兒了,只工作不生活。這背後原因還是因為中國社會是風險自負的,比如失業了就真沒錢了,還有大病返貧、子女教育等等。而澳洲這邊的公費醫療、工費教育等等,都可以幫你降低很多風險。所以老外的憂慮要比華人少很多。

華人二代另一個說到的是,一代華人移民往往不願意和本地人多接觸,因此英語也差。而老外這邊則拿社交當一種人生樂趣,同時很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老外會覺得華人不好接觸,有隔閡。而一代移民也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他們覺得老外對華人態度不友好,工作懶散等等。華人二代說,這是因為一代移民沒有真朋友,打交道的多是類似政府辦事員等等。這個群體本來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和周圍老外鄰居是朋友,和他們喝喝酒打打球,肯定不是這樣。

 華人二代這邊接受一些一代移民的拼搏精神,以及那種目標感,將來可能會有更好的前程。而一代移民也要向二代移民學習包容,以及留出自己的生活空間,不要讓賺錢成為自己生活的全部。

今天終於吃上的海底撈,小哥的麵條舞深得國內真傳。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