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網
【澳洲網王羽卿6月25日編譯報道】隨著第二波新型冠狀病毒熱潮的來臨,維州的口罩銷量激增。儘管健康機構拒絕強制民眾戴口罩,但是調查顯示,澳洲90%的受訪者願意為了阻止病毒的傳播而佩戴口罩,哪怕他們並不覺得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自己的健康。
綜合《每日郵報》、雅虎新聞25日報道,過去幾周,墨爾本製造公司Floatpac的防護口罩銷量激增200%之多,口罩熱銷背後是維州和新州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激增。Floatpac集團首席執行官霍金斯(Gavin Hodgins)表示,隨著病例數量激增,人們正在尋求某些保護自己的方法。他說:「尤其是上周的時候,維州的網站訪問量開始飆升,之後新州的網站訪問量也急劇增加。我們能看到我們的網站訪問量在以很高的速度大幅上升,成千上萬。」該公司是以批發商的形式向工廠層面的食品生產企業以及零售層面的食品供應商提供設備。他們目前生產的口罩並不是醫用級別的,而是用棉花等材料來覆蓋人們的口腔,通過捕捉飛沫的形式來阻止疾病的傳播。
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澳洲副首席醫療官科茨沃斯(Nick Coatsworth)證實,其並不會強制要求民眾佩戴口罩。他說:「儘管維州的病例絕對數量,或者是與這些疫情有關的數量有所增加,但是總體的數字仍然很低。我們作為澳洲健康保護委員會(Australian Health Protection Principal Committee),對於口罩使用的立場是不變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很低的社區傳播水平,口罩在社區中的價值是有限的,因此我們的建議是沒有改變的。」
但是科茨沃斯也認為,也許是時候聯邦政府需要考慮在這個問題上改變立場。他說:「如果我們將進入到某種情況——感染人數激增,我們開始討論封鎖之類的政策等等。如果那麼多國家都表示戴口罩的確有幫助,政府還是需要坐下來重新考慮這一問題。」
對於購買口罩人數激增這件事,霍金斯說道:「我並不認為人們一定會感到害怕,我認為人們是更加意識到,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家人和朋友,並且意識到了這是有明顯益處的,如果有幫助的話。」
一份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最新調查顯示,在病毒大流行期間,逾九成的受訪澳人做出了例如遠離公共場所、在家辦公、避免公共交通以及推遲活動等等「規避措施」。這份研究是基於1420名澳人在3月18日至24日期間對健康危機的態度和意識做出的調查。
這份調查的新州大學的主要作者希爾博士(Holly Seale)表示,雖然50%的受訪者並不擔心新型冠狀病毒對他們個人健康的威脅,但是超過90%的人表示他們已經改變了自己的行為來幫助阻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調查中。41.9%的受訪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水平較低或者是很低,37.6%的人則認為是處於中風險的。但是有93.4%人採取了6種「規避措施」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比如避免公共交通,不去公共場所或辦公室以及推遲活動等等。84.9%的人表現出3種推薦的衛生行為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比如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手捂住口鼻等等。超過55%的人更頻繁地使用含酒精的手部凝膠或者洗手液,37.8%的人增加了清潔或者是消毒物品的時間。希爾表示,研究結果表明,澳洲人有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做好防護措施並不是出於規定與否。
編輯: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