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航Qantas將最後一架波音747送進「沙漠墳場「;疫情間的飛機為什麼要開進澳洲愛麗絲泉沙漠?

來源:寶貝

之前我們有寫過全球航空業因疫情受損嚴重,航班數量巨幅減少,航空公司入不敷出,陷入破產危機。簡單來說,疫情導致眾多國家關閉邊境,商務和一般旅客對航空需求大減,商業航空業界面對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飛機停航」。

飛機大規模停航伴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大塊頭飛機停放在哪裡?

疫情讓各航空公司不得不削減班次,然而如何安置那些暫停服務的飛機呢?選擇了沙漠,沒錯,你沒看錯,是沙漠。

上個月正式宣布旗下最後一架波音747客機正式退役,上個月,這架747客機從悉尼出發,飛往了莫哈維沙漠航空航天港(Mojave Air and Space Port)進行退役拆除。

據悉,澳航使用波音747系列的客機服務其旅客有將近50年的歷史,接載超過2.5億人次,搭載過的乘客包括1984年以來歷屆奧運代表隊,英國女王以及羅馬天主教教皇。

除了拆解退役的飛機,澳航還把旗下的「空中巴士(Airbus)A380巨型客機停靠在莫哈維沙漠,至少到2023年。A380原定要在六個月後才退役,但受到疫情影響,這一計劃不得不提前。

為什麼飛機要停在沙漠?

你以為把飛機停在某個無人角落就萬事大吉了嗎?那是要收費的!業內人士透露,航空公司把飛機停靠在某些場地或設施附近,每架飛機每月將花費5000美元。

而這些昂貴的「停機場「一般都位於沙漠。例如美國的莫哈維沙漠、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帶以及中部的(Alice Springs)等等。

除了澳航以外,新加坡航空也把部分飛機轉移至了沙漠停放。

由於運力過剩,新加坡航空把其A380飛機運送到澳大利亞Alice Springs進行封存,那裡有一個專門的飛機停靠場。這四架飛機的註冊號分別為9V-SKT,9V-SKW,9V-SKY,9V-SKZ,機齡在3-8年之間。

Alice Springs氣候乾旱,很少下雨,沒有風暴,濕度較低,能夠有效防止飛機部件的腐蝕。此外,這裏的地面足夠堅固,可以支撐大型飛機的重量,損壞地面的可能性較小。

(澳洲愛麗絲泉飛機停靠場)

很多東南亞的航空公司因為當地不具備存放飛機的條件,都轉往澳大利亞進行存放。

航空網站編輯說,一般被「閑置」的飛機會面臨不同的命運,一些會在放置一段時間后找到新的買家;另外一些可能會被拆解,其零件會被分開轉售;還有一些會被徹底拆毀,等待報廢。因此停靠這些飛機的地方一般都被稱為「飛機墳場」(aircraft boneyard)。

(美國莫哈維沙漠停靠場)

根據航空界人士的說法,受到疫情的影響,停靠在這些「飛機墳場」的飛機數量暴增。一些長途客機都比預期時間提早退役。英國航空公司上月就宣布將會提早把旗下31架波音747客機全數退役,這31架飛機占旗下飛機數量的10%。

今年年初,在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前,全世界僅有1900架飛機停飛,而到如今,這個數字已經倍增至1.4萬架。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字顯示,單單是今年1月至7月,全球已經有約750萬航班被取消,航空業損失約840億美元。

事實上,在這次全球性的疫情前,航空業也曾因各種突發事件而遭受損失。2001年9.11事件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約13%的飛機停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也重創航空業,當時全球約11%的飛機都停靠在「飛機墳場」里。

然而,以前的航空業遭受的打擊跟這一次相比不值一提。全球疫情開始爆發到現在已差不多四個月,部分航空公司已經恢復了業務。截至上個月17日,全球各地共計有1萬架飛機投入了服務,運行約3.48萬次航班。但是仍然有來自不同航空公司的7600架飛機處於停飛狀態,相當於全球飛機總數的1/3。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停飛飛機的命運如何仍然是未知數。而最壞的計劃就是把他們統統拆毀,挑出有價值的零件出售。有些飛機引擎中的貴金屬可以買個非常好的價錢。

當然,有部分幸運的飛機會在停放一段時間后重新投入服務人類的事業中。投入使用之前將會對系統進行詳細檢修。然而, 能夠重新起飛的飛機僅僅是少數,一般來說,一架被丟進「飛機墳場」的飛機幾乎就徹底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了。紐約時報有篇文章這樣描述了一架被送進「飛機墳場」的客機:「不久前,一家波音747抵達我們的停靠場,機艙內仍舊放著整齊的報紙和雜誌,座位上也擺放著毛氈和枕頭。整架飛機的氣氛很奇怪,就像一艘鬼船……」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