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前 言
自第二輪養老金於7月1日開放申請以來,就前兩周數據而言,第二輪養老金提前支取者花費了3618澳元。
相比之下,第一輪養老金提前支取者同期的花費為2855澳元。
數據顯示,在提前支取的養老金中,近三分之二(64%)都用於購買非必需品,包括時裝、傢具、外出就餐、買酒和賭博。
於是,有人說,很多澳洲人還是死性不改,大難臨頭也只顧吃喝玩樂。
尤其是,一些養老基金機構表示,提前支取一時爽,臨到退休才追悔莫及,年輕時提取的2萬澳幣可能會導致退休時存在20萬的差距。
不過,也有不少澳洲人也開始積極築巢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他們儲蓄的原因也各有差異。
1
吃喝玩樂
該計劃於4月20日生效,本財政年度可提取1萬澳元,從7月1日起,符合規定的人可再提取最高1萬澳元。
猜猜新財政年度的第一天發生了什麼?
澳大利亞稅務局的網站崩潰,部分原因是數百萬人想要提取他們的養老金。
迄今為止,大約有270萬人總共提取了333億澳元的養老金,遠遠超過了最初預測的270億澳元。
那麼,提前支取的錢都怎麼花?
其中,很多澳洲人還是喜歡一有錢就花掉,並且不管花在什麼地方。
看看零售數據:疫情期間,澳大利亞人樂於花錢在Bunning消費園藝用品,在Bing Lee購買新家電,這些不可能都來自儲蓄。
在第二輪提前領養老金的10萬人的調研結果顯示,在提前支取的養老金中,近三分之二(64%)都用於購買非必需品,包括時裝、傢具、餐廳、酒和賭博。
平均而言,他們花在食物/雜貨上的錢為531澳元,遠高於第一輪的320澳元。其次是償還負責,第二輪平均用於還債的支出為450澳元,高於第一輪的393澳元。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的數據還顯示,新增住房和裝修貸款在7月再次上升。
這樣一來,也確實不是每個提前支取的人都「迫切需要」這筆錢。
2
想法不同
儘管很多人一有錢就吃喝玩樂,但是,進行預防性儲蓄的澳洲人不在少數。
最新的數據顯示,流年不順,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即便是不愛儲蓄的澳洲人也開始積極築巢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自2020年初以來,儲蓄和投資結餘均呈上升趨勢。
例如,今年1月-7月期間,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儲蓄賬戶和定期存款的平均總結餘增加了5%。
達令角(Darling Point)的埃利斯(Annabel Ellis)和弗利(Lucy Foley)是室友,兩人均為23歲。儘管兩人在大流行期間均花費很少,並增加了儲蓄,但是這麼做的原因卻各有不同。
與澳大利亞統計局(ABS)公布的統計數據不同,在AlphaBeta的調研中,提前支取養老金的受訪者中,近半數表示已使用或計劃使用這筆錢來支付賬單、房貸、租金和其他債務,36%的人則表示已經或打算存銀行。
埃利斯說:「周五晚上,我不再外出社交。我只是乘火車去上班,然後回家做飯。」
「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還太年輕,需要為之後的成功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她說:「大量澳大利亞家庭沒有流動性儲蓄作為緩衝,因此,當困難時期到來時,許多人發現自己非常缺錢。」
弗利則說:「我(從紐西蘭)搬到這裏,希望能夠存上一筆不小的錢。但是,我也想要過品質好一點的生活,並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
「因此,目前這種境況絕對超乎了我的意想。但是,我確實感到很幸運,畢竟能夠繼續工作。」
弗利說,她的收入減少了40%。買完食物,交完房租就所剩無幾,自己的儲蓄完全靠退稅。
作為新移民,弗利如果失業,暫時無法申請失業補貼(JobSeeker )。因此,她需要時刻確保自己始終能夠支付一個月的租金,並在需要時買得起一張返鄉機票。
自7月1日以來,前兩周內,仍有8%的養老金被花在了賭博上,但是好於第一輪的11%。
經濟學家認為消費者支出對於經濟復甦至關重要。Halmarick表示,「並非全部都是壞消息」。
並且,人們有錢才能花。
儘管如此,無論是吃喝玩樂,還是存銀行,絕大部分提前支取養老金的人群還是抱著「不領白不領」的心態。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房產經紀人表示每天都會收到貸款申請,其中1-2萬澳幣的定金就是提前支出的養老金。
他說:「在過去的兩周中,我本人和其他經紀人見過許多潛在的買家。他們在收入未受影響的情況下獲得了1萬澳元(如果是一對夫婦,則為2萬澳元)作為購房定金。」
因此,儘管他們可能實際上並不需要這筆錢,或者並不符合申請提前支取養老金的資格,但是還是很多人想方設法去領錢。
3
不領白不領
澳大利亞稅務局(ATO)表示,目前該局正在? 調查400多個通過政府「提前支取養老金計劃」提取養老金的賬戶持有人。
在聲明中,ATO表示本次調查是一次試點審查,旨在確認個人是否符合政府該計劃的規則。早些時候,這一計劃被指淪為有組織範圍的目標。
數據顯示,在第一輪調查中,約有30萬申請了養老金提前取款的居民被告知從7月1日起,他們不符合再次申請的資格。同時,2000多分申請被暫停接受調查。
另有5000多人通過myGov在線門戶收到了消息稱,他們在再次申請之前需要接受合格性審查。換言之,這些人目前屬於ATO的監控目標。
AlphaBeta董事安德魯·查爾頓(Andrew Charlton)表示:「政府已經警告將增大力度,加強對合規性的審查,並針對濫用養老金提前支取行為進行處罰。但是,這似乎並未阻止許多濫用養老金提款的行為。」
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表示,養老金提前支取人士淪為嚴重有組織犯罪的目標。
據悉,房地產中介機構鼓勵租戶使用養老金來支付租金,信貸提供者建議借款人使用養老金來償還貸款,以及向其收取使用養老金的費用。
那麼為什麼「打工仔」寧願現在就拿到錢,而不是在死前拿到錢,然後把錢留給孩子們呢?
4
利和不利
例如,許多基金經理在許多渠道不遺餘力地向公眾呼籲:「不要提前支取你的養老金!不然最終你只能住在破房子里。這個時候,就應該出售你的股票,動用你的儲蓄,變賣首飾……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動用養老金!
Burman首席投資官李女士更是算了一筆賬。
她說:「按照6%的標準複利計算,一個25歲的人如果在未來兩年裡提取2萬澳元,那麼到65歲時,他將失去20萬澳元以上。」
然而,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期間,許多澳大利亞居民還是爭先恐後地提前支取了養老金。
難道這群人是傻瓜嗎?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老金是如何運作的。
根據法律,每個有工作的澳大利亞人都必須將他們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給一個基金,然後基金代表他們將這筆錢投資。大多數基金投資于安全的股票和房地產,但也這非表面這樣簡單。
對於這項服務,基金、特別是它們的高管團隊,也給自己支付了豐厚的薪酬。例如,去年,他們獲得了320億澳元的管理費。
根據你交付管理的養老金數額,你每年可能要支付3000至5000澳元的資金作為費用。
事實上,即使是頂級基金,回報率也很少超過5%,這真的很糟糕!
看到這裏,我們還會在看到人們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拿回區區1萬澳元甚至2萬澳元時候感到驚訝和不解嗎?
當然,提前支取養老金的前提是受到了新冠疫情影響,承受了相關的財務壓力。
但是,在疫情期間,不管是普通白領、自由職業者、小生意經營者還是自僱人士都很容易證明自己遭受了損失。
此時此刻,對大多數人來說,對於是否提前支取養老金,都來到了一個有可選擇權的境地。
結語
可見,提前支取養老金好或者不好並不能一概而論。
提前支取養老金不會毀了誰的退休生活,只是需要理智來合理利用這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