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前 言
太陽底下無新事。
又一家澳大利亞中餐廳爆出了剝削工資的醜聞,在這裏打工的年輕人時薪不到15澳元。
又一家中餐廳出事了
日前,澳大利亞公平工作調查署( Fair Work Ombudsman,FWO)將台資小籠包連鎖餐館鼎泰豐起訴至聯邦法庭。
據在這三家門店打工的留學生介紹,他們每小時的工資不到15元,其中一名僱員遭剋扣逾5萬元工資。
在17名遭到鼎泰剝削的員工中,多數是來自中國和印尼的年輕人。他們要麼持有學生簽證或者通過鼎泰豐擔保以臨時工作簽證來澳洲打工。
事情傳出后,網友反應不一,有人觸景生情,有人說企業不容易,也有人說此題無解。
例如,網名為「陽光」的留澳華人說:「我在格倫韋弗利天天水餃中餐店每周工作六天,從周二至周日每天工作10小時,每小時12元,不管周六周日都是12刀。老扳心太狠了。」
也有更慘的網友留言說:「我還做過5.7的工呢,一天15個小時。」
對於這一問題滋生的原因,一名網友直言:「是老闆壓根就不想給,並不是他給不起。」
也有幫著老闆辯解的網友說:「中小企業老闆跟員工賺的一樣多誰去做老闆。」
「某些人分走了蛋糕的大部分,剩下企業和員工在寒風中拉鋸戰。」
「不能簡單怪老闆太黑心,其實更多的原因還是分配機制出了問題。那些動不動就罷工的火車司機,那些混日子的公務員可都是高工資,甚至路邊舉牌子的交管員收入也不低。」
不太了解澳洲的網友則問道,澳洲不是一個自稱「民主」「法治」「人權」的國家嗎?
2
剝削成癮
其中,開在中國香港的門店2010年曾獲米其林一星殊榮。
然而,在澳洲,有關剝削工人工資似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並且屢禁不止。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剝削員工工資似乎成為了一種傳染病。
這其中有已經承認在過去的6年內、剋扣員工工資高達2000萬澳元的零售業巨頭Coles;
欠薪900萬澳元的Target;
還有在過去十年內少付了近3億澳元工資的Woolworth……
澳洲廣播公司、澳洲航空公司、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班寧斯、悉尼香格里拉和全球珠寶連鎖店邁克爾·希爾今年也相繼被曝出欠薪數百萬澳元。
當然,這些只不過是在澳洲的「工資剝削」默認職場文化中備受矚目的冰山一角。
業界知名公司尚且能發生如此令人咋舌的醜聞,更不必說那些並沒有得到太多人們關注的中小公司,也常常難以從中倖免。
根據工資服務公司Ascender的數據,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澳洲人的工資被錯付(28%),十分之二的澳洲人工資被少付(22%)。
與此同時,澳洲行業養老金協會(Industry Super Australia)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所有符合條件的澳洲工人里,有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240萬人每年總共被僱主偷走36億澳元的薪水。
剝削工資重災區
即便如此,《時代報》、《悉尼先驅晨報》以及其他澳洲媒體的報道表明,在某些經濟領域,它不是一種邊緣活動,而是一種商業模式。
如果一個企業的工資要低於法定工資,那麼競爭對手很難競爭,甚至更別提讓員工加薪。另外,較低的工資也意味著政府減少所得稅和工資稅。
特許經營行業
早些時候,澳洲1700億澳元的特許經營行業在一系列媒體調查中被曝光,成為剋扣工資/工資盜竊的「溫床」。
包括便利店巨頭7-Eleven、Caltex、Domino's Pizza、必勝客、零售食品集團(RFG)在內的公司,以及華人茶飲品牌日出茶太(Chatime)都遭遇了剋扣工人薪水的問題。
特許經營業務模式通常具有以下特點,即特許品牌費高(占銷售提成的至少10%)、裝修成本和政策嚴苛、包括必須從特許經營商處採購產品,其價格有時比在其他地方購買的價格更貴。
為了降低被抓的風險,特許經營商戶主要僱用外國工人簽證。這些海外工人往往不了解自己的權利,或者因害怕被驅逐而選擇隱忍。
數據顯示,特許經營行業僱用了超過500,000名工人,佔GDP的近8.9%。
咖啡館和餐廳
這一行業幾乎完全沒有工會(儘管近期情況有所改變),很多工人是背包客,學生或年輕人。
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的定期調查顯示,約有一半的酒店業不符合勞動法。
在很多餐廳,儘管全職工作人員薪酬高於法定薪酬,但是無償加班的情況是常態。如果計入這部分工時,全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將降低至每小時15澳元。
出人意外的是,這種情況在高端餐廳中反而最為明顯,其中《時代報》已經曝光了業界的一些知名品牌,包括Rockpool Dining Group和Heston Blumenthal的墨爾本餐廳。
超市和快餐連鎖
更為可怕的是一些商家和工會勾結導致一些剋扣工資行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根據《時代報》的報道,2015/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澳大利亞一些最大規模的公司和工會達成的交易以低於法定加班費率和其他條件少給員工工資。
在這樣的勾當中,工會所得到的「好處」是僱主鼓勵員工加入工會,賦予工會組織更多的權利和財富。
據估計,至少有25萬名工人從大企業與商店,分銷和聯合僱員協會(Shop, Distributive & Allied Employees Association)達成的交易中被少給工資。
4
劣幣驅逐良幣
他說:「很多老闆應該很清楚,這個所謂的最低工資標準在監管層面的力度很弱,只要員工不去舉報,被查到的概率幾乎是微乎其微。」
「所以,很多老闆才敢於公然的違法違規,用遠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薪資方式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進而大幅度的降低產品售價,從而使得他們憑藉著超低的價格大肆搶奪客戶在市場上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這些人最擅長的就是價格戰,因為他們的價格與那些遵紀守法的老闆們所提供的價格的價差已經超過了50%甚至一倍以上。」
「這種時候,很多消費者根本就不去考慮那些價格高的店,無論他們的服務有多好,很多消費者寧願選擇那些價格極低但是服務很差的店。於是,那些違法亂紀的老闆們每次都靠著這種簡單粗暴毫無水平的方式擊垮那些遵紀守法的競爭對手。」
「作為制定政策的監管者,要麼就應該加強監管,終止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要麼就意識到自己沒有那個能力監管,從而放寬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好讓那些遵紀守法的老闆們獲得喘息之機,也給他們一個與那些違法違規的老闆競爭對抗的機會。」
「但是,現在的事實是監管者即監管不力,無力阻止當前這種局面。」
「同時,當地政府也意識不到自己監管不力,每年還在提升最低工資標準,完全與現實脫節,進一步的助長了這些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
「最後,這就成了遵紀守法只有關門的一個結果,而違法違規的不僅能脫穎而出,甚至還能獲得豐厚利潤。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是那些巨頭也會鋌而走險的原因。」
結語
工資剝削被指是一種癌症,被剝削的人被稱之為現代社會的奴隸。
對於這種說法,也有人不這樣認為。
例如,一些讀者認為,低工資不是法律的缺陷,恰恰是市場經濟的體現,自由博弈出來的結果,是供需關係和勞動力真實價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