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網紅Brighton海灘上的青石碑,竟掩蓋著一段血腥的歷史

來源: 微生活

墨爾本最有名的海灘當屬Brighton Beach布萊頓海灘,

沙灘上一座座彩虹小屋,是很多人來墨爾本必打卡的景點。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鬆鬆軟軟的沙子下掩蓋著一段血腥的犯罪歷史。

還有一些死刑犯的墓碑陷進海水裡:還有一些被沙子掩蓋:是不是誰都沒能想到,布萊頓海灘竟埋藏著1800年代死刑犯的那段歷史。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回顧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講起這段歷史,必須得先來認識一下圖中的這名男子。

他名叫約翰·康德(John Conder),是約克郡人。

1859年,從英國移民到

來到后,他因為盜竊罪、搶銀行、謀殺罪,前前後後被監禁了至少有6次。

1893年,因為涉嫌謀殺一名小販,被處以絞刑。

這一項目需要大量的青石,但幸運的是,在廢棄的舊墨爾本監獄中有大量的青石。

上圖的照片是他行刑前幾周拍攝的,當時他才54歲,但是照片里滿臉滄桑,眼神充滿絕望和困惑。

(舊墨爾本監獄)

和大多數死刑犯一樣,約翰死後就被草草地埋藏在監獄里的空地處。

空地旁有一面青石牆,上面刻滿了死刑犯的姓名縮寫和被處決的日期,

1929年,舊墨爾本監獄被拆除,這些墓葬也被挖掘了出來。

雖然維多利亞州其他地方的監獄也會將死刑犯就地埋在監獄里,但是沒有一處監獄是會為死刑犯刻字立碑的。

據專家推測,刻字立碑應該是從內德·凱利(Ned Kelly)這個死刑犯開始的做法。

也正因為他開始的先例,才能讓約翰·康德等人的棺材在舊監獄被拆除后,得以被轉移到新的地方——彭特里奇監獄。

兩年後,這些棺材又重新被埋葬,前前後後已經換了三個地方了。

20世紀30年代,剛經歷了經濟大蕭條。

為了保護當地海灘免受風浪侵蝕,也為了給大蕭條后失業的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位於墨爾本東南部的布萊頓開始了一個建造海堤的項目。

監獄里的青石牆都被一一拆除,那些刻滿了死刑犯名字的青石牆也不例外,盡數都被搬運到了布萊頓海灘。

布萊頓海灘邊的死刑犯墓碑:這個墓碑刻的是約瑟夫·維克托·普費弗(Joseph Victor Pfeffer)。

這是那些死刑犯留下的最後痕迹。

他因為謀殺自己的小姨子被處以絞刑。

考古學家說,

「當時在布萊頓海灘施工的工人們沒有損壞那些墓碑,反而是刻意地保留了下來。

很多墓碑都沒有污損,也沒有被其他東西掩蓋住。

(Ned Kelly)

大家平時在前濱散步的時候,仔細看是可以看到這些名字的。」

而故事一開始提到的約翰·康德,雖然他的墓碑上的姓名縮寫已辨認不清了,

但是通過處刑日期,還是能分辨出是他的。

拋開道德相關的討論,這些死刑犯其實也是歷史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

知道了這段歷史的大家,日後路過布,心裏會不會生起一種別樣的感覺~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