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中商圈
何去何從兩茫茫
2020年一月初,剛Master畢業的我打算回家過個春節再回墨爾本找工作。雖然485簽證已經拿到手上,但我還是按捺不住想要在家過年的衝動。
到一月底,即將過年的時候街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某天微博上突然有了新冠疫情的消息,身邊的朋友也開始陸陸續續買口罩。一開始我還不當回事,心想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應該不會真的那麼嚴重。然而某天我想要買口罩卻發現各處斷貨。電視上也開始播報起確診人數。事情的嚴重性遠遠超過我的想像。
此時的我,對於要在家還是回澳洲,已經十分迷茫。但是心中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一定要回澳洲。
人在泰國心在澳
自二月始,澳洲對中國封鎖邊境,遲遲等不到何時放鬆政策的我和幾個朋友已經等不及要返澳。看著幾個朋友都順利從泰國中轉,我們也不禁開始做起打算來。3月4號抵達泰國,19號從泰國離開返澳正式成為我們的計劃。
在成都雙流機場和朋友匯合后,我們看著密密麻麻的人排隊上了去往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航班,就知道這趟回澳的旅程不只是幾個人那麼簡單。大家都是一心想要回澳讀書、工作。雖然在疫情的陰影籠罩下,大家都還是滿心期待回到澳大利亞。
抵達泰國后,我們發現泰國疫情並沒有想象中的嚴重,街上還是有小部分人並不戴口罩,防護也做的一般。雖然到處都有檢測體溫的工作人員以及免費配備的酒精免洗洗手液,但大部分當地人並不把新冠當作一回事。我和朋友落地后懸著的心漸漸放下,想著要在陌生的地方待滿14天有緊張也有期待。第一次來泰國的我也對這裏的各種未知感到興奮,但我始終沒有忘記我最終的目的——回到墨爾本。
離開泰國的日子一天天靠近,我們也開始準備回澳的東西。我們去了好多泰國的藥房才最終買到了4盒口罩以及少量的免洗洗手液。要不是天天蹲在藥房門口守著他們進貨,我想我們連半盒口罩都買不到。看著新聞上說澳洲的衛生紙也被搶購一空,我們還買了少量的衛生紙以備不時之需。街上戴口罩的人變得多了起來,這讓我們意識到泰國的疫情並不如我們眼前看到的那麼好。這讓我不禁覺得或許前方的道路對我們來說也愈發艱難。
19號終於到了,但因為馬來西亞封國,我們從吉隆坡飛往墨爾本的航班面臨被取消的危險。在於機場的服務人員幾經商議后我們決定改簽。買了晚上直飛墨爾本的航班。雖然價格比現在的機票貴了3000多人民幣。臨門一腳,怎能阻擋我回澳的步伐?中午,我們就收到了20號晚上澳洲要全面封鎖國境的消息。當下的我們才無比慶幸自己還好立馬就買了機票。才過了一會,不僅機票沒了,更多比我們後面抵達泰國的朋友也沒有辦法回澳洲了。很多隻差一兩天就夠14天中轉國的朋友只能選擇回國。突然的政策讓許多朋友的計劃泡湯。我只覺得幸運女神這次還是眷顧了我。
20號下午一點半。飛機平安落地墨爾本。在填寫了入境單和居家隔離聲明表后,我和朋友順利入關。此刻的我們發現墨爾本機場的工作人員既沒有戴口罩,也沒有給我們測體溫。但歷經15天的漂泊終於實現計劃的我們也並不在意這麼多了,於是各自搭乘Skybus回到澳洲的家中。結束了15天的泰國風雨路。
秋去冬來封不盡
在家中隔離的我沒幾天就收到了維州封城的新聞。雖然此時維州的確診數字並不高,但此時寬鬆的封城政策還是讓我感到了一絲恐慌。街上遍布了不戴口罩的人群。大家也並未理解病毒的可怕。但我還是希望維州能夠順利度過這一次的難關。
即使居家隔離的日子已經過去,但我還是很少出門。除了因為街上的人大多不戴口罩,還有大多數娛樂場所已經關閉,出門也是沒有必要。我和澳洲朋友的關係也慢慢變成了網友,同在一個城市也難以見面。追劇、追綜藝、玩遊戲成為了日常。生活變得單調。但我仍然相信未來是光明的。
但好景不長,某天的我們發現確診數字突然暴漲。特別是108的數字立在眼前時,我感覺第二次封城的日子就要來了。
因為遊行和社區聚集,維州的疫情再一次爆發。政府只能再一次封城。但情況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失控的疫情讓政府加大了封鎖的力度。直接進入了災難狀態,而且還開始實施宵禁這種強硬的政策。沒有正當理由不能出門不說,基本所有的辦公都被停滯了。我和室友也再一次成為了家裡蹲。
追劇、追綜藝、打遊戲的日子再一次來臨。我將每周一定成出門買菜和放風的日子。除此之外都在家裡待著。閑來無事,廚藝成為了我日益精進的技能。蔥油拌面、牛油麵包片和冬陰功湯成功納入我的私房菜單。不僅如此,我還學會了如何讓方便麵變得更好吃。
口罩令的頒布讓我對這次封城有了越來越多的信心。即使仍舊有很多當地人不理解,但政府的強硬態度像是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我開始覺得光明越來越多的光明在前方了。
當然,也有不少的人因為受不了這種一眼看不到未來的日子選擇了回國。越來越少的人選擇在墨爾本繼續抗疫的日子。但我偶爾也會焦慮,但也會相信終有一天會變好。
終於,政策慢慢放鬆,維州迎來了真正的春天。
無風無雪終迎春
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少,維州開始了幾步解封的計劃。
口罩令的執行讓大家沒有忘記疫情的嚴重性,即使解封了大家也是小心翼翼的出門,不想重蹈六月解封再封城的覆轍。
當然,每天都是零的確診人數也讓大家愈來愈不後悔自己對於防疫所做的貢獻。11月14號,維州迎來了自己連續15天新增確診人數為零的紀錄。這也宣告著維州抗議終於有了實質性的成果果實。
後記
其實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經歷這麼久的封城、為什麼在大家紛紛選擇回國、為什麼在無數勸說下,我還是選擇留在墨爾本?
我想,如果沒有當初泰國的15天漂泊,我不會回來。我也不想就這麼因為封城就回去。疫情是大家的危機。我們不能只看見眼前的黑暗,我們也要看見未來的光明。
在墨爾本三年多,我就像和墨爾本談了一場戀愛。這場戀愛的味道,是複合且甜蜜的。
它是電車上播報的「The next stop is Flinders Street.」; 它是街頭上成群的鴿子撲騰的翅膀;它是火車穿梭墨爾本城區時的縱橫交錯。
路漫漫其修遠兮,怎能因為疫情停止我們未來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