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癌症像狂犬病毒一樣,可以通過傷口感染給其它健康個體。不過別擔心,這種癌細胞目前僅針對澳洲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它們的別名是「塔斯馬尼亞惡魔」,作為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特色物種,也是現存最大的掠食性有袋動物——因為袋狼什麼的已經滅絕了。
袋獾長約2英尺,重26磅,壽命大約是5年。每到求偶季節,袋獾就化為小惡魔,咆哮著撕咬彼此的口鼻和脖子。正是這一習性,造成了毀滅性的後果。
科學家發現,那是一種可傳染的癌症。驚恐的研究人員一度提心弔膽,害怕塔斯馬尼亞島懸崖上的主要食肉動物會滅絕,並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產生漣漪效應。要知道,一隻小惡魔在其一生中會吃掉成百上千的灌木負鼠,以及大量的腐肉。
我們早已知道,有些病毒乃至細菌可以引發癌症,如著名的人乳頭瘤病毒。但澳洲袋獾不是這種情況,它們身上的癌細胞本身就會傳染。
本來,當種群數量少時,大多數傳染病往往會停滯,因為動物的空間密度太低而無法傳播。但是,魔鬼之面腫瘤是在交配過程中傳播的——只要它們還有交配的動力,癌細胞就會繼續散播;如果它們放棄了交配,那就直接在這一代迎來滅絕。
但是,生命果然是非常頑強的。根據12月10日《科學》上的報告,癌症「魔鬼之面」正從流行病轉化為地方病。
免疫學家Bruce Lyons和同事嘗試為袋獾開髮針對性的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他解釋說,癌症具有傳染性的原因是,出於未知原因,癌細胞表面上幾乎沒有特徵分子(統稱為MHC),結果其它袋獾的免疫系統無法將外來癌細胞識別為異物。因此,疫苗開發人員面臨著與移植外科醫師完全相悖的任務:他們想為小惡魔的免疫系統製造出排異反應。
新疫苗來自癌細胞,用一種叫做γ干擾素的蛋白質處理,使它們以更高的水平表達MHC分子。然後對癌細胞滅活,使其無害。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科學》上的研究報告使用所謂的遺傳系統動力學方法,追蹤袋獾中流行病的發展程度。得出結論:癌症的傳播速度已經放緩,平均而言,每隻帶毒袋獾至多隻能感染一隻健康袋獾。這一方法幾乎可用於所有的傳染病。
V2free機場25%引薦返利:全平台免費SS/V2ray節點+經濟套餐高速翻牆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煎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