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都市報
一項探究新州學生全國讀寫算數統考(NAPLAN)成績與家庭收入和失業率之間關聯的工具發現,悉尼一些學生成績最優異的城區,居民的收入卻處於中低水平。
悉尼南部華人重鎮好市圍(Hurstville)的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每周不到1800澳元,但該城區3年級學生的NAPLAN成績卻與來自圖拉穆拉(Turramurra)和獵人山(Hunters Hill)的同級學生不相伯仲。
拜倫灣(Byron Bay)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在近10年間上漲了800澳元,但該區學生的NAPLAN成績卻有所下滑。慣性思維認為更強的家庭社會經濟優勢會帶來更優的教育成果,但這與拜倫灣地區的情況背道而馳。
在高端的東部城區多佛高地(Dover Heights),家庭每周的平均收入達到2900澳元。而該區3年級學生的NAPLAN成績與來自巴瑟斯特(Bathurst)和波林納(Ballina)的同級學生不相上下。巴瑟斯特及波林納兩地的家庭收入水平,都至多僅有多佛高地家庭的一半。
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SW)研究人員開發的這項名為「岡斯基數據實驗(Gonski Data Lab )」的工具,追蹤調查了新州不同城區和城鎮學生的NAPLAN表現。這是他們展開旨在探究社會對孩子在校表現影響的長期研究項目的第一步。
其研究結果是基於城區,而非是基於學校及其類別。新南威爾士大學教育實踐領域的教授皮科利(Adrian Piccoli)表示,該研究讓家庭和研究人員更深入了解到對學生NAPLAN成績構成影響的一些因素,比如家長對教育的態度、城鎮所提供最多就業崗位的行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社區期望值等。
他說:「關於教育成績的論述難免會涉及到學校、課程和學校設施。但現實是,這更多的是由家長和社區所決定,而不是學校里發生的任何情況。」
悉尼一些學生學術表現最優的城區,他們所在的家庭卻處於中低收入水平。但如卡靈福(Carlingford)和好市圍(Hurstville)等地的學生之所以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主要是得益於當地的新移民很重視教育。
皮科利還稱:「東南亞裔人口眾多的卡市(Cabramatta)(學生),為何表現甚於北岸地區(學生)?重要的不在於學校獲得多少資金,或是師資多優良。這不是提供解決之策,而是提供看待問題的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