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華人都喜歡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分享自己的生活,終於要踏上回家的路啦,曬一張機票和護照的照片↓
跟家人聚會的時候,曬一張全家福照片↓
可是你知道嗎?這些照片卻很有可能給你帶來潛在的風險,因為它們泄露了個人信息!
一旦被那些不法分子利用,是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的!
《澳洲微報》的小編,就在後台上看到這樣一則留言:
我們隨後聯繫到了這名讀者小姐姐,了解到了她的狀況。
簡單來說,這名讀者小姐姐在春節前與家人一起訂票飛往國外度假,由於買的是商務艙,小姐姐對於商務艙休息室來說也是很新鮮,於是就拍了下面這張圖片,併發到了Instagram上:
然而,昨天晚上,當小姐姐和父母興高采烈地回到墨爾本
打開門看到的景象讓他們一家驚呆了…
落地窗被敲碎,門鎖也被撬動過,關鍵是家裡明顯被粗暴的翻動過了…
小姐姐馬上反應:是遭遇了入室盜竊!
一查果不其然,家裡許多值錢財物都被收走,損失慘重!
而在接到報案之後,警方也迅速抵達現場
在了解情況后,警察語重心長:「你可能是因為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曬跟自己家裡有關的照片,那些賊看到你最近又因為中國新年而出行,才找准了你家下手…」
這名小姐姐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經常在ins上曬照的習慣,竟然給自己惹了這麼大一個麻煩!
其實,這名小姐姐的遭遇雖然讓人心疼,但也不得不說,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在社交媒體上曬照片是有很多「雷區」的。
小編下面就來告訴大家,在朋友圈、ins、微博或Facebook上曬照片有哪些禁忌↓
不要曬登機牌、火車票、酒店信息
很多人在出門旅遊的時候為了低調地炫耀自己的行程,會拍一張登機牌和護照的照片發到朋友圈。
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他們還不忘記給登機牌上的個人信息打碼,只特彆強調登機牌上面的「迪拜」、「倫敦」、「巴黎」、「馬德里」等目的地。
可是這樣做,依然可能造成你的信息泄露。如今的登機牌往往都帶有二維碼,裏面含有包括乘客護照號、身份證號在內的重要信息。
一旦二維碼落入到了別有用心的人手裡,他們是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提取這些信息的。
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為了個人信息的安全,登機牌在用過之後也不要隨意丟棄,一定要撕碎之後再丟掉。
慎重分享自己的位置
很多人在過年期間會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這個時候在朋友圈裡發一張老家的美景,再配上老家的位置,簡直是標準的完美過年照。
可是這樣的位置信息會暴露你的真實信息。一旦落入到了壞人的手裡,將會極大提升他們的作案成功率。
一方面告訴了壞人們自己的家裡是沒有人的,另一方面又告訴了他你現在的準確位置。
在平常外出的時候,也盡量少泄露自己的日程等信息,也不要在朋友圈裡發一些可以暴露自己住宅位置的照片(比如自己的車子),以免給壞人可乘之機。
不要曬自己孩子和老人的照片
回家過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見很長時間不見的老人們。
玩到興起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順手一拍,發到自己的朋友圈裡。
發老人和孩子的照片,會讓他們有更高的幾率被壞人們認出來,還會得知一些他們的信息。
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從朋友圈裡得知到的個人信息,如孩子的父母名字,或是老人子女的信息等,去欺騙分辨力不強的小孩和老人。
這樣的一個謊言,很有可能就讓孩子上了壞人的車,讓老人掏出自己攢了半輩子的辛苦錢。
如果真的是「曬娃狂魔」的話,可以考慮在朋友圈裡設一個分組,這樣就能降低這些信息落入壞人手中的可能性。
女性發照片時更要注意
對於廣大的女性朋友們來說,她們更加願意在朋友圈裡曬生活,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影響。
女性最好不要在朋友圈裡發一些貴重的首飾,名牌包,或是豪車的照片,容易被壞人盯上,甚至連彩票都不能隨便曬哦!
之前,在墨爾本就發生過類似的案例:一位來自珀斯的美女,因為正好押中了一匹冷門賽馬,在該匹馬奪冠后興奮曬出自己拿著獎券的自拍照,
結果她就「悲劇」了:等她兌獎時被告知,她的20萬澳元獎金已經被人領走,因為她的自拍照上有獎券的條形碼。
換句話說,妹子們,可別再亂自拍了!同時也盡量少發一些情感方面的牢騷,以防他人心生歹意。
關閉一些微信的功能
微信有一些功能原本的目的是讓用戶使用微信的時候更加便利,但是卻很容易被壞人們所利用。
我們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還是把下面的幾個功能給關掉↓
「附近的人」:這個功能可以讓周圍的人準確定位到你的位置,帶來安全隱患。通過點擊設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清空並停用,就可以關閉這一功能。
「允許搜索」:「通過QQ號搜索到我」和「可通過手機號搜索到我」的兩個功能,也可能會讓一些不法分子找到你的賬號,
尤其是如果你換了手機號,而微信綁定的還是原來手機號的情況下。
在「隱私」中,你可以關閉這兩個功能。現在如果想要加微信號的話,直接面對面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了,安全快捷還方便。
「允許查看」:「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使得陌生人也能查看你的朋友圈,從而帶來被盜圖的風險。
對於陌生人,我們應該提起十二分的警惕。同樣是在「隱私」選項里,可以關閉這一功能。
我們總以為,社交媒體上信息被盜的風險或許不像那些網路上誇張的那樣大,但是過去一些犯罪販子通過微信犯案的案例也足以給我們敲響警鐘。
保護個人信息,需要我們時刻提高風險意識。
*以上內容轉載自微墨爾本,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