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萬澳洲人買房夢破碎!父母掏空家底供房也成常態!在澳洲,靠自己買套房已經難於登天了嗎?

有人說,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世界。

大家很幸運,

大家在創造財富,

但所有的精神和財務能量,

所有多餘的東西,

都有可能流向我們的財產。

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了的一個明顯的住房代際差距,年輕的現在常常推遲置業,而選擇與他們的父母同住。

Finder調查發現:在澳洲,

每四個中就有一個在30歲后仍與父母同住,

而92%的嬰兒潮一代在同齡人中已經搬出了家。

由於住房負擔能力達到新低,"嬰兒潮一代 "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時間比他們的父母晚。

儘管低利率降低了購房者的借貸成本,但Finder分析發現,千禧一代為房屋支付的費用比嬰兒潮一代高4.9倍。

統計數據顯示,近2/3的嬰兒潮一代在30歲之前購買了他們的第一套住房,而X一代的比例為42%和千禧一代的34%。

Finder高級貨幣編輯Sarah Megginson告訴NCA NewsWire,未來的房主可能會被迫租房,他們這一代的「澳洲夢」將變得更遙不可及。

對於孩子買房難這個問題,爸媽銀行(Bank of Mum and Dad)可能最有發言權。先不說澳洲,我們來看看中西方這兩個行為意識形態幾乎迥異的經濟體。

在英國,抵押貸款諮詢局的數據顯示,84%的父母會幫助孩子購房,其中,57%的父母屬於「贈與」形式。簡單來說,就是白送,壓根兒沒指望還。當地的住房市場中,爸媽銀行提供的資金佔比高達26%,是第九大銀行。

在國內,以超一線城市北上深為例,在普通工薪階層中,90%的人都得到了父母的資助,其中很多甚至是,動用了幾代人的積蓄,才買得一套房。

在澳洲,30%的父母會把錢借給孩子,或為孩子提供擔保進行購房。

根據mozo.com.au網站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爸媽銀行」的貸款增長了41%,房貸總額超過920億

憑藉如此龐大的貸款額,澳洲的爸媽銀行,已經成為第五大銀行,僅次於四大行。

所以爸媽支援這一點,

說白了看開點,

全球哪裡都一樣。

"許多年輕人擔心,過去幾年未曾預料到的火熱房市已經毀了他們買房的機會。」

"整體的新冠疫情對年輕的人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他們更有可能失去工作甚至一度被迫中斷學習。」

"他們也是最不可能從房價上漲中受益的人–這直接導致他們的生活和財務狀況都將受到雙重打擊。"

研究顯示,人平均在27歲進入房地產市場,而來自的人則會更痛苦些,他們這群人普遍要等到34歲才能擁有自己的第一套住房。

2021年,房屋的平均價格上漲了25%,

而工資卻只增長了2%多。

Canstar的住房貸款專家麥克貝克(Steve Mickenbecker)則表示,掙著16.5萬澳元年薪進入市場的首次購房者並不多見。

但Megginson女士說,未來並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可怕。

"她說:"現在,房地產市場的一些熱度已經出來了,而且未來一年的價格預計會略有下降,你實際上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處於一個更好的購買位置。

"如果你想儘早買房,有一些低存款房屋貸款可以幫助你購買房屋,只需5%的存款。」

"只要確保你計算一下數字,這樣你就知道你能負擔得起你的抵押貸款償還。"

AMP Capital的首席經濟學家Shane Oliver說:政治家需要找到政治意願和資本

來引導澳洲人擺脫對住房的迷戀

Oliver說:「價格上漲和經濟增長通常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得到了太多的東西,它可能會過熱,無法負擔,並造成社會分裂。

你真的需要教育民眾,宣傳我們為什麼要放緩房地產市場,但這有賴於政治家論證為什麼應該這樣做。如果把它描繪成多年的變化,就像80年代的經濟改革,澳洲人就會理解它。這對政治家來說是個艱難的任務,他們更喜歡焦點小組和焦點小組說的任何東西。」

Oliver說,最終,三級政府都需要協調他們的努力,認真解決價格增長和工資增長之間的「巨大脫節」問題。

「這是澳洲社會的一個長期問題。我們需要認真解決這個問題,我是一個嬰兒潮時期的人,曾從中受益。這與澳洲夢不一致。」

房子原本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

作為在賴以生存的地方,

人們想要有一套房子其實很好理解,

就像是餓了想要吃飯那麼正常,

一直不吃飯就會餓。

同樣,

一直買不起房也會有種精神上的飢餓感,

久而久之,買房就成了執念

*以上內容轉載自發現澳洲,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