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留學多年後,羅林恩(Lynn Luo,音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中國:她已經訂好了8月份回家的機票。
但這名24歲的留學生在4月曾檢測出COVID-19陽性,她知道自己在出發前必須經過幾個額外的難關。
她將被要求在兩個月內進行6次PCR檢測。
私人機構提供的每項檢測費用最高可達120澳元,這些機構提供中國大使館所需的批准文件。
本周,中國大使館宣布了針對外國旅客規定的調整,這意味著澳洲人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可以申請工作或家庭團聚簽證。
然而,像羅林恩一樣,任何之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即使是兩年前——都將面臨一個更複雜、成本更高的過程。
羅表示,她感覺快要「崩潰了」,因為這些規定在她看來「不合理」。
「當我第一次確診的時候,我有點害怕,」她說。
她表示,「康復后,我覺得只是像感冒了。我認為,人們康復后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做檢測)。」
疫情發生之初,中國暫停外國人入境。
簽證只發放給「必要的經濟」或「技術活動」,或「人道主義原因」,如哀悼或探望重病親屬。
然而,本月早些時候,包括位於美國、加拿大、印尼、韓國和澳洲在內的數十個中國大使館宣布,外國人現在可以申請工作或家庭團聚簽證。目前還沒有開放旅遊和醫療簽證申請。
其他一些城市則要求酒店隔離一周。
前往中國有什麼規定?
那些從未被檢測出COVID-19陽性的人需要在出行前48小時在不同的機構進行兩次PCR檢測。
然而,對於那些有過感染經歷的人來說,情況就不同了。
近幾個月,前往中國的旅客的入境要求也發生了變化。
5月20日生效的最新規定取消了肺部X光檢查的必要性,但檢測要求目前仍在實施。
然而,中國駐澳大使館網站沒有解釋進行6次檢測的理由,但表示已「根據新冠疫情和病毒變異情況」更新了流程。
任何過去檢測出COVID-19陽性的人都必須間隔24小時進行兩次初始PCR檢測,並在六周后將檢測結果送到大使館或領事館進行審查。
之後,他們需要再進行兩次PCR檢測,並完成一份為期14天的健康自我監測表。
他們還必須在出發前48小時再進行兩次PCR檢測,包括旅行當天的一次。
然而,中國這項規定的科學依據受到了一些專家的質疑。
伯內特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圖爾(Michael Toole)表示,「在前兩次PCR檢測呈陰性后等待6周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如果PCR結果為陰性,那麼這個人就沒有傳染性。」
不過,他說,在感染COVID-19后堅持隔離14天,在第10天進行檢測,然後在他們解除隔離后48小時內進行兩次PCR檢測,這可能是合理的作法。
進入澳洲的國際旅客在離境國已不需要進行任何PCR檢測。
「我們像病毒一樣被排斥」
除了繁瑣的檢測過程,據報道,中國一些之前被感染的人還面臨著社會歧視。
今年5月,一名中國博主發布了一段視頻,稱由於之前感染過新冠病毒,她被免去了俄語教師的工作,改擔任行政職務。
她在視頻中說,「我們打敗了病毒,但我們被視為病毒而被排斥。我希望社會對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更加寬容和理解。」
「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區別對待他們的任何做法都被認為是歧視,」她說。「在中國,有感染史的人有一種普遍的恐懼,因為科學知識沒有被廣泛傳播和接受。」
今年1月,悉尼居民徐女士(Becky Xu)的COVID-19檢測呈陽性,並於5月前往中國探親。
當她準備飛往中國時,只需要做兩次PCR檢測和一次肺部掃描。
徐女士表示,如果她在中國工作,她不會透露自己的感染史,以避免可能的不公平待遇。
「如果你告訴同事(你的感染史),你可能會受到歧視或不公平對待,但如果你不提,就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
*以上內容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澳洲事兒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