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各大洲都經歷了重大氣候災害,最嚴重的一場氣候災難造成了逾1400億澳元的損失。
SBS中文網報道,一份新報告顯示,2022年最具破壞性的氣候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披露,十大氣候災害平均每場造成的損失超過45億澳元。全球前十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總計約1680億美元。
全球六大人口稠密的大洲發生了前十嚴重自然災害,如風暴、洪水和旱災,包括今年2月和3月肆虐澳洲東海岸的洪災、6月至9月的巴基斯坦洪災、以及9月和10月侵襲古巴和美國的颶風「伊恩」。
「這些數字背後是數百萬人的損失和痛苦的故事。如果不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這種給人們和經濟造成的損失只會增加。」
他說,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給人類帶來的代價包括房屋被毀、生命損失和許多人的農業生計遭到破壞。
11月舉行的COP27氣候變化會議同意設立「損失和損害」基金,該機構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決定如何去管理該基金並提供資金。
該基金旨在為因氣候危機而遭受巨大損失的發展中國家民眾提供財政支持。
2022年,造成最嚴重損失的氣候災難是9月至10月襲擊古巴和美國的颶風「伊恩」。它造成的損失估計超過1400億澳元,4萬多人流離失所,130人喪生。
澳大利亞的洪災造成6萬多人流離失所,損失超過110億澳元。
中國的洪災造成180億澳元損失,239人流離失所。
巴基斯坦毀滅性的洪水造成1739人死亡,損失估計達83億澳元。
基督教援助組織表示,大部分金額是根據保險數據估計的。
RFF-CMCC歐洲經濟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達斯古普塔(Shouro Dasgupta)表示,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導致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達斯古普塔表示,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之一是對糧食安全的影響。
他說:「氣候變化已在破壞全球糧食安全,加劇了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能源和生活成本危機所帶來的影響。」
達斯古普塔指出,氣候變化導致熱浪越來越頻繁,根據最近的《2022年柳葉刀倒計時》報告,與1981至201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2020年遭受「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的人數估計增加了9800萬人。
海利·福勒(Hayley Fowler)教授是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氣候變化影響學教授。她說,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由於人類活動,氣溫已經上升了約1.2攝氏度;更暖的空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分,令極端降雨事件和洪水以及更熱的熱浪更有可能發生。
「因此,氣候變化使得極端天氣事件在發生時更為嚴重,也更加持久,」福勒教授說:「因此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會更加嚴重,並意味著處理它們對社區的影響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非洲國家不屬於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但正在遭受較富裕國家的排放所帶來的後果。
總部設於非洲內羅畢的能源和氣候智庫Power Shift Africa主任穆罕默德·阿道(Mohamed Adow)說:「在非洲,我們看到氣候變化給那些對氣候變化影響最小的國家造成的痛苦。」
「2023年是需要我們所有人覺醒的一年,我們需要開始讓世界走上正確的軌道。」
孟加拉國氣候正義政策顧問努斯拉特·喬杜里(Nushrat Chowdhury)說,這些災難顯示全球南方面臨的不平等和脆弱性的程度。
他說:「這份報告顯示了對『損失和損害』基金的迫切需求,以及我們啟動和運行該基金的緊迫性。」
「巴基斯坦被洪水淹沒的民眾以及我的國家孟加拉國遭受『西特朗』氣旋風暴襲擊的災民,都需要這種支持來重建他們的生活。」
「在全球南方,許多應對這些災害的人負擔不起保險來彌補他們的損失,他們往往不能依靠國家來作為安全網。事實上,他們幾乎沒有做過導致氣候緊急狀態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沒有獲得支持的情況下受苦是如此不公平。」
「我們必須在2023年看到變化。」
救援和發展機構基督教援助組織撰寫了這份報告。該機構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瓦特(Patrick Watt)表示,前十大嚴重氣候災害的每一場都造成了超過45億澳元的損失,這很能說明問題。
「它表明對氣候危機不作為所要付出的經濟代價,」瓦特說。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網,Max說澳洲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