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移民漏洞爆發:10萬印度假留學生登陸澳洲

昨天上午,聯合國傳來一則消息:人口正式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大國家。這也是在眾多媒體長達數月的猜測之後,來自聯合國的一錘定音。

印度的崛起,對印太地區未來數十年的格局變化,特別是巨大的人口基數對印度經濟帶來的紅利和挑戰,是每一個地區成員國都必須高度關注的。

但是,目前最應該關注的,是將近10萬名已經入境的假印度

據本地媒體報道,截止3月31日,已有83,333名印度人以留學的名義入境,許多錄取這些「學生」的高校不約而同地反映了同一個問題——相當一部分在以後直接退學,從此渺無音訊。

本刊此前報道過,為了應對疫情封鎖造成的用工荒,大幅放寬了留學簽證的工作條款(20小時),允許留學生在留學期間無限時工作。

另外,澳洲和印度關係在近年來的迅速升溫,也促使大量批准印度公民入境,在兩大因素的影響下,這些假留學生的出現,就成為了不可避免。

一所大學在接受《澳洲財經評論報》採訪時表示,該大學錄取的1,200名印度留學生中,有500名已經跳票。

該大學發言人表示,這些學生基本採取了一樣的三部曲作戰方案:第一步,尋找課時短、錄取率高的高校進行離岸申請,比如知名度較低的大學提供的碩士學位課程

第二步,入境澳洲,利用第一學期的時間安頓並適應環境,更重要的是,第一學期的學費通常是預付的,所以無法退款

第三步,從碩士課程退學,轉學到費用極低並且不審查出勤率的高校就讀,實際則是開啟了打工生涯

目前這一現象已經相當普遍,所以再次激發了社會各界對大量閑雜人口入境對勞工市場、社會治安以及本已競爭非常激烈的房屋租賃市場造成惡劣影響。

眼前的這一幕,像極了2006年前後的技術移民浪潮。

當時,澳洲政府頒布了「緊缺技術移民清單」,而其中門檻較低的美髮師和廚師立刻成為了獲得的快車道,導致形形色色的海外人口都加入了這隻大軍當中。

曾經在州通過廚師移民的Jack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當時是來讀高中,然後想著畢業了讀大學,後來發現學廚師可以移民,就都在高中一畢業去TAFE了,有些條件好的去了Le Cordon Bleu(法餐名校)……基本隨便混日子就行了。」

除了廚師以外,美髮師專業也同樣存在漏洞,另一位同期通過技術移民的Vicky對《澳洲財經見聞》表示:「我們學校還算不錯了,但是基本都不怎麼教東西,就是不斷讓學生掏錢買假髮練手,買染髮護髮產品,可缺德了,但是最後拿證就行了。」

顯然,澳洲政府並沒有從15年前的失誤中得到教訓,而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再次敞開懷抱。

有消息指出,許多印度境內的留學移民中介就是看準了澳洲政府急於扶持遭到疫情暴擊的教育產業,所以大肆利用漏洞,讓數以萬計的假留學生湧入澳洲。

這些中介承諾申請人,專門通過低門檻的高校獲得錄取通知書(COE),然後告知申請人在入境6個月後,即可合法轉校,在節省高昂學費的同時,也無需再考慮出勤率。

格里菲斯大學的負責人Sarah Todd指出,這種行為(印度學生跳票,轉到低門檻低收費學校)屬於違規,因為法律規定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留學生在6個月內不允許轉離初始學校,更不能轉到職業專科技校。

對此,專門負責職專技校的澳洲政府部門(Australian Skills Quality Authority)否認了這一猖獗的現象,並表示「沒聽說過」。

該部門的說辭與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截然相反,而對於澳洲居民來說,孰是孰非也並不難判斷。

這種現象,不僅滿足了假留學生打工創僑匯的需求,也滿足了澳洲境內低端高校竊取生源的一個好買賣。

一所「二本大學」發言人表示:「這種現象(內卷)一直存在,但是現在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一屆學生里有40%的(印度留學生)在學期還沒結束時就已經轉走了。」

為了進一步預防,這所大學不得不逐個篩查即將登陸的400名學生,通過對話和提問的形式來判斷申請人赴澳的真實目的。

面對輿論的指責,印度學生團體以及正規的印度留學機構也表示非常「躺槍」。

一家知名的印度留學機構指出,這種「跳票」行為不可能是印度中介的行為,而是澳洲本地中介為了賺取轉介費而進行的齷齪勾當,因為許多「野雞學校」對中介的返佣往往高於正規大學。

雖然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人,但是如果以目前採樣的高校來估算,那麼近10萬名印度留學生里起碼已經有接近1萬人「跳票」。

那麼這1萬人都是在入境澳洲以後才萌生了退學去打工的想法嗎?

即便是,那麼這些學生都是通過哪些澳洲本地中介找到的備胎學校?這些中介是否可以立刻查處?

另外,如果這一大批留學生在「跳票」后都不約而同去打工,破壞澳洲本地勞工市場的供需關係,損害本地員工的利益,那麼澳洲政府在收到這些「留學生」簽證申請的時候,是否應該對其經濟條件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呢?

當然,無限時打工條款將在今年6月到期,屆時大量的假留學生也將浮出水面——在無法合法工作之後,生活和學校成本將難以持續。

屆時,澳洲政府將如何監督管控,又將會是一個全新的難題。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