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拘留是一個長得驚人的時間。」尼克·柯伊爾(Nick Coyle)說。
他說的是他的女友、澳大利亞籍記者成蕾。她至今仍身在中國大陸的監獄里。對於她的指控詳情仍然是個謎,而她也沒有被判刑。
和成蕾的其他親友一樣,柯伊爾說,對於成蕾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要被這樣對待,他仍一無所知。
「我要求中國有關當局儘快解決這個糟糕的狀況。」他向BBC表示。
成蕾原本供職于中國國營英文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她在2020年8月13日忽然被中國國安人員帶走,之後被指控「向境外非法提供國家機密」。
她被拘的前6個月是獨立關押,被置於壓力之下,在接受問訊時也未有獲得律師協助。
自此之後,她與其他囚犯共同關押。
成蕾的審訊于去年3月閉門進行,連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傅關漢(Graham Fletcher)亦不獲准進入。
不過,她的審判卻被一再延後。
BBC致電成蕾受審的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未獲接聽。
柯伊爾是中國澳大利亞商會前首席執行官,現在已經離開北京,但仍在海外致力於尋求讓成蕾獲釋。
「1月,我相信了中國駐澳大使肖千的話,當時他表示希望『會儘快找到解決方法』,」科伊爾說,「五個月過去了,我們還在等。」
另一名澳大利亞籍人士楊恆均也在被控泄露國家機密之後陷入監禁,判決同樣一再延後。
在中國,可能被列為「國家機密」的信息,是一個涵蓋廣泛的概念,基本上可以是政府想要包括的一切。
對於一個在數年的嚴厲新冠疫情封控政策之後想要重新吸引外資進入的國家來說,政黨控制的不透明司法系統長時間拘押外國人正在成為一項挑戰。
加拿大人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麥可·斯帕弗(Michael Spavor)在2018至2021年間被拘押,這是當時的一場人質外交事件,為了回應加拿大針對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所開展的引渡程序。
在美國對孟晚舟的引渡要求被撤回之後幾小時,二人獲釋。
不過,對於外國公司的施壓則沒有停止。
六周前,一家醫藥公司的日本籍行政人員被拘留,中共外交部稱他被懷疑從事間諜活動。最近幾星期,這裏的多家國際公司的研究機構遭到搜查。
很多潛在的外國投資者正在評估留在中國的風險,但同時又覺得不能無視這個國家巨大市場顯而易見的吸引力。
澳中關係經歷了幾年低估。北京對澳大利亞的紅酒、大麥和龍蝦實施制裁。在這個超過5%的人口與中國有所淵源的國家,這種緊張關係不可忽略。
在所有這些摩擦當中,成蕾的案件受到廣泛關注。
多年來,持外國護照的華裔所在中國被拘押時所受到的待遇,一直與其他外國人不同:簡單來說,就是嚴苛得多。
不過,假如中國政府以為澳大利亞會因成蕾是華裔而對事件少一些關心,實情卻並非如此。
她被帶走時兩個孩子分別是9歲和11歲。小孩在這一段長時間里一直未能見到母親,令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地方很多人能夠共情。
「頭腦理智的澳大利亞人——從商界到政界領袖,以及大眾——都不接受這個現狀,」尼克·柯伊爾說。
中共外交部曾試圖沖淡這一案件的全球關注度。
在一次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辦案,充分保障成蕾的合法權利。」
在她被拘押的第二年,汪文斌表示,法院將會「擇期宣判」。但是,在秘密審訊一年多后,「宣判」仍然未發生。
柯伊爾希望,案件能夠得到緊急處理。
在中國,被起訴幾乎肯定意味著敗訴。官方的定罪率接近100%,律師和聲援者則是盡其所能減輕被告的刑罰。
涉及外國人的時候,他們的政府會與中國政府談判,尋求釋放他們的國民。這有時候會涉及一些協議。
中國政府期望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今年稍後訪問北京,正式推動關係解凍。
成蕾和楊恆均的案件可能會被澳大利亞當成談判籌碼,為這次訪問鋪路。
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已經多次提出他們的立場。
上周,在倫敦出席國王加冕禮期間,阿爾巴尼斯在一次電視訪問中說:「我們對中國的立場一直是建設性地接觸,但要繼續要求移除貿易障礙。要向習主席非常直接地說,像成蕾這樣的澳大利亞人需要獲得合理的正義,但是他們並沒有得到。」
他直接提到習近平的名字,這一點在北京不會被忽略。
成蕾的職業生涯當中,很長時間都在致力於在她出生的國家和她一家移居的國家之間建立橋樑。
她的案件令中澳之間鴻溝加深,並不會是她想要的。
從澳大利亞外交官每月半小時的探訪當中傳出的有限信息來看,似乎有一點是很突出的:她非常想念她的孩子們,以及她不在他們身邊感到多麼痛苦。
尼克·柯伊爾表示,她的孩子們現在分別是11歲和14歲,一直在沒有媽媽在身邊的情況下,盡他們的努力在澳大利亞長大,但是他說,「看在成蕾和她孩子們的份上,我真的希望這一切能夠忙找到解決辦法。」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