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視角:在澳洲賺錢到底難不難?

兩周前,小編和一位金融圈的老司機相約在咖啡廳聊天,這位老司機在而立之年獲批永居,就立刻攜家眷登陸,如今在金融圈已經摸爬滾打多年,但是苦於仕途坎坷,咖啡還沒有上桌,他的苦水就已經倒滿幾桶。

他說:「你看,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當時跟我一批進來的都要麼跳槽,要麼晉陞了。跳槽還好了,眼不見心不煩,晉陞的這些就太尷尬了,經常還要找人家小年輕請示(report to),我顏面何在?」

看到情緒激動又手舞足蹈的朋友已經吸引了不少目光,筆者趕緊安慰:「沒事,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他們!」

如果不是年輕的女服務員過來送咖啡,那張桌子,恐怕老司機是掀定了。

但是其實老司機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背井離鄉的海外華人都面臨同一個問題:在澳洲賺錢到底難不難?

無論是赴澳留學、定居還是工作,穩定的經濟來源更是安居樂業的根本。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分別採訪了10餘位熱心讀者,小編又從中挑選了3位最具代表性的,從他們的無私分享中,讓我們在通脹高企的2023年,一起走進他們的崗位。

「愛上一匹野馬,就要為她找到草原」

現定居於墨爾本的馬先生來自中國北方城市,已經和家4年。

記者:「馬先生您好,可以簡單為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工作嗎?」

馬先生:「你好,不用簡單介紹,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開車。我們是在疫情之前辦下來的,來了以後就想著做做旅遊和地接,因為我喜歡開車。」

記者:「我們之前和您通話的時候也問過您關於這一行業的薪資,您方便再透露一下嗎?」

馬先生:「其實就是小本生意,澳洲人工太貴,必須是自己做……疫情期間肯定收入非常少的,後來有證了(政府特批)才多了些送貨收入,現在都回歸正常了,所以收入也相對穩定些,有的日子忙起來500-600()一天,不忙的時候就跑網約車(Uber、DiDi等),一天下來也有200-300……一年下來,扣去保養和路費,大概7-8萬吧(約合34~39萬)。」

記者:「您覺得現在的工作,您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兩件事分別是什麼?」

馬先生:「最喜歡的就是開車嘛,我說過了,最不喜歡的就是遇到素質很低的遊客。有一次帶團到,有一個可能是國內過來旅遊的小幹部,挺著油肚背著手,非要去踩袋鼠的尾巴,後來袋鼠把他給踹翻,他要問責,那麼大一個袋鼠島,都是野生的,哪裡問責?結果鬧得整車人走不了,太鬧心了。」

記者:「感謝您馬先生,最後一個問題:如果是在國內,您還會做這份工作嗎?」

馬先生:「會的,因為我喜歡開車,我也喜歡到處走。」

鋼鐵叢林里過把癮

第二位受訪者來自被譽為澳洲華爾街的Collins?Street,早年赴澳留學的Jeff已經成為一家跨國金融公司的部門經理。

記者:「您好Jeff,可以簡單為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工作嗎?」

Jeff:「您好,我是一家金融企業的銷售經理,從金融民工開始,到現在差不多7年吧。」

記者:「您方便透露一下您的薪資情況嗎?或者您身邊的同行?」

Jeff:「我們行業里的劃分其實很細,在後台的主要是合規、行政還有財務部門,他們的薪資是比較固定的,具體我也不清楚,但是像我們前端的銷售,一般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據我了解的話,底薪大概是6.5萬(澳元)左右,然後提成完全看個人能力,我記得2020年疫情導致華爾街熔斷,之後的那波反彈吸引了很多投資者入市,那年我的總收入大概有23萬左右……我們銷售崗位的淘汰率也很高,如果一段時間不出業績,那肯定是留不下來的,底薪也就沒了。」

記者:「您覺得現在的工作,您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兩件事分別是什麼?」

Jeff:「我曾經最喜歡的就是金融圈的那種刺激感吧,在前線工作可以第一手零距離看到市場變化,另一個就是能積累不少人脈……最不喜歡的就是客戶投資虧損的時候,這個嘛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賺錢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巴菲特,虧錢的時候肯定就朝你扔黑鍋。」

記者:「感謝Jeff,最後一個問題:如果是在國內,您還會選擇同樣的工作嗎?」

Jeff:「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我沒有在國內工作過,但是有時候和國內同學聊天,感覺金融行業還是澳洲的機會更多,接觸歐美頂級投行和對沖基金的機會也更多,畢竟做金融這一行的,很多都是為了圓個夢。」

犧牲不是走投無路的選擇

最後一位接受採訪的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Sophia,大女兒6歲,小女兒才3個月,記者的採訪只能通過電話完成。

記者:「您好Sophia,可以簡單為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工作嗎?」

Sophia:「您好,我是一位全職母親,照顧兩個孩子是我的工作。」

記者:「您怎麼看待這份工作?」

Sophia:「我覺得您也可以問我同樣的問題,不用因為我是全職母親而特殊關照。」

記者:「好的,您方便透露一下您的薪資情況嗎?」

Sophia:「我曾經是一家地產公司的市場總監,有了孩子以後就放棄了事業,我現在沒有任何收入。但是我覺得作為全職母親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因為我們全時段待命,從給寶寶拍奶嗝到打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再從興趣班到一日三餐,都是每一個稱職母親的日常……如果按照澳洲最低時薪21.38澳元(約合105人民幣),每天18個小時計算,一年下來就已經14萬澳元了。」

記者:「您覺得現在的工作,您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兩件事分別是什麼?」

Sophia:「最喜歡的是看到孩子和家人幸福快樂的時光,這個耕耘的過程也許很漫長,而且很多時候不一定有收穫,但是做到問心無愧吧。最討厭的就是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很多人帶著國內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尊重全職太太,特別是那種來自家庭內部的,我認為很多女性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太太是一種犧牲,更是對丈夫和家人的信任,而不是走投無路的結果,所以我們選擇來到澳洲。」

記者:「感謝Sophia,最後一個問題:如果是在國內,您還會選擇同樣的工作嗎?」

Sophia:「不會,我肯定會繼續工作,我也根本不會結婚,更不會生孩子。」

除了上述3位以外,其他來自餐飲、運輸、建築以及農業等行業的受訪者也向《澳洲財經見聞》分享了獨特而精彩的故事,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上,為建設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而添磚加瓦。

我們祝福他們,也希望每一位讀者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坦然迎戰30年來最高通脹率的同時,得到認可,也收穫成就。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YOYO丫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