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限制485簽證年齡
引發留學生強烈不滿和抗議
近期,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從7月1日起,將對485畢業生臨時簽證設置35歲的年齡上限,這一決定一經傳開,立即引發了大批留學生的強烈不滿和抗議!
對於不少中國等國家的留學生來說,將年齡門檻定在35歲無疑是一記沉重打擊。
很多人恐怕面臨無法申請485簽證、被迫離開澳洲的窘境。
這不僅意味著在澳的生活和工作將受到極大不便,更可能阻斷他們通往永久移民的職業發展路徑。
針對這一新政,多所高校的學生代表組織紛紛公開表態,敦促政府重新考慮。
悉尼大學研究生代表會主席Liang直言:」這顯然是個錯誤決定,沒有理由因為年齡將優秀的高學歷人才拒之門外。」
新南威爾士大學生協會更是將年齡限制貶低為」隨意且巨大的變更」,稱這將重創高等教育留學生,其中近半數人超過30歲。
而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也發現,約有三成485簽證申請人超過35歲標準。
面對輿論的強烈反對聲浪,政府當局態度趨於堅決。前移民部長里茲維辯稱,這一變革只會影響」少部分」國際學生,主要原因是擔心35歲以上人群無法獲得僱主擔保,從而陷入」移民困境」。
不過,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移民代理帕特爾表示,自新規宣布以來,他手頭30%的485簽證申請人年齡已超標準,更有博士生」100%」將受影響。
種種跡象表明,政策引發的陣痛並不」小部分」。
年齡門檻的設置理由似乎疲於防範」移民漏洞」,但在具體操作層面,無疑對廣大留學生群體造成了過多不確定性和不公平。
作為一個向來熱衷吸引國際人才的移民大國,澳方在這一問題上權衡可能過於簡單化。
我們期待澳洲政府能夠審慎再三,最終拿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方案,照顧不同群體的切身利益。
而不僅僅以上,澳洲政府最近還有以下這個決定…
澳政府出台新政限制國際學生人數
遏制高移民率
面臨高昂的移民率給執政黨帶來政治壓力,澳洲現任總理阿爾巴尼亞政府決定出台一系列新政,旨在限制國際學生的湧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
就是將通過限制每所大學或學院的新生人數上限,控制國際學生的入學規模。
根據消息,這一新政將首當其衝影響到悉尼、墨爾本、新南威爾士、莫納什和昆士蘭等五所知名大學。
儘管政府從去年12月開始故意放慢學生簽證審批速度,但它們仍在大規模招收國際學生,導致澳移民凈流入再創新高。
不過,大型大學已暫時避開了」學生人數硬性上限」這一最嚴厲的管控手段。
新措施將採取一種」軟性上限」方式,大學若為留學生新建宿舍以緩解租房壓力,則可與政府協商調高上限。
除此之外,政府還計劃與高校談判,限制特定時期內可招收的國際生人數。
同時,一項正在醞釀的新法案也將於下周提交議會,其中包括懲治那些利用國際學生法規漏洞的教育機構。
工黨的這一新法案力度不小,它還將禁止大學擁有教育代理業務;暫停新的國際教育機構註冊;要求新機構必須具備為本土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的歷史,才能招收留學生;阻止那些正受嚴格監管調查的高校招收新生等。
同時,新政也將禁止教育中介向轉學留學生收取傭金。
此前數月來,國際教育界一直在反對前內政部長克萊爾·奧尼爾的動議,後者曾將」生硬限制學生人數上限」作為快速降低澳移民率的一種選項。
儘管新政對比」硬性上限」確實有所緩和,但對留學生群體而言,這仍是一記挫折。
教育部長賈森·克萊爾解釋,這些變革旨在」確保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部門的完整性、質量和可持續性」。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悉尼大學是新政策的重點目標之一。
該校今年藉助針對低風險大學的優惠政策,大規模擴招了國際生,第一學期就發放了超1.3萬個簽證,是去年同期的一倍還多。
除了控制學生人數,聯邦政府預算案內容還透露了一份關於解決學生住房危機的討論文件計劃。
消息人士稱,文件將研究緩解住房壓力的途徑,以及大學在這一進程中的作用。
此外,預計預算案中還將宣布推出免費預科課程,幫助學生為升入高等教育做好準備,並啟動對大學研究經費的新一輪審查。
新政反映了澳大利亞政府在移民數量和國際教育質量之間尋求一種新的平衡。
高移民率帶來的政治衝擊顯然是導致政策調整的主因,而如何在限制之外保證教育質量,也將是一大考驗。
大家覺得呢?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