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為了幫助西澳家庭緩解生活成本壓力,州政府推出了一項價值1.03億澳元的學生補助金計劃。
按照該計劃,每名中學生可以獲得250澳元的補助,而小學生和幼兒園學生則可以獲得150澳元的補助。
這筆補助金可以支付與孩子上學有關的一系列費用,比如校服費、書籍費、文具費等,最重要的是,申領該補助無需其他任何證明條件。
但問題是,很多人卻錯過了這筆補助金,從政府公布的信息來看,截至6月24日周一,大約還有142,000個家庭沒有申領補助金——該補助金的最後申領期限是6月28日午夜。
政府公布的數據還顯示,截至周一,政府共向35萬名學生及其家人發放了超過6700萬澳元的補助金,但截至當時,仍有約29%的符合條件的家庭未提出申請。
而且從現有數據來看,沒有申請該補助金的家庭多是一些脆弱家庭。
上周,政府就在採訪中透露說,在Kimberley7088名符合條件的學生中,只有2706人申請了這筆錢,僅佔總數的38%。
Pilbara的情況與Kimberley差不多——在10856名符合條件的學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申領了補助金。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否與政府的宣傳力度與宣傳方法有關呢?
針對這一問題,本周,教育部長Tony Buti表示,政府已經盡其所能將與補助金有關的信息傳播出去。
「我們一直在各種論壇上不斷的發布信息,我們還向所有學校發布了信息。」
與此同時,還有人指出,之所以還有那麼多人沒有申領補助金,或許還與複雜的申領過程有關。
據了解,按照政府的說法,要想獲取這筆補助金,「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使用ServiceWA應用程序。
但問題是,下載該應用程序並不容易,在下載該應用時,用戶首先需要下載並設置一個單獨的myGovID應用賬戶,並用護照、駕照等證件來驗證自己的身份。
另外,雖然人們也可以通過填寫在線表格或郵寄的方式提交申請,但問題是,這種方式可能並不安全,而且處理時間要長很多。
珀斯一位接受過良好教育且精通網路技術的母親就表示,申領這筆錢的過程太「繁瑣」了,對於缺乏數字讀寫技能或互聯網接入有限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很難做到這一點。
還有一位母親表示,她被那些身份證明文件和應用程序搞得不知所措,所以最後她選擇放棄申領補助金。
但也有人表示,整個過程十分順暢。
其中一位Facebook用戶就在州長庫克的一條博文下留言說:「用這個應用程序可以很輕鬆的申領補助金。」
「包括登錄MyGov在內,我大約只花了7分鐘左右。」
另外,還有人呼籲說,鑒於還有那麼多人沒有申領到補助金,州政府應該延長申領補助金的期限。
周四,自由黨領袖Libby Mettam就呼籲說,政府應延長最後期限。
「這種援助從一開始就一團糟,在一些地區,只有不到一半的符合條件的家庭獲得了這筆援助。」
不過,州政府也承諾將把那些無人認領的資金重新注入西澳家庭的口袋,但這筆錢具體怎麼用,政府還沒有給出特別明確的信息。
最後,也希望政府可以推出更多措施,以幫助西澳人緩解生活成本壓力。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最西澳,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