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國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岳戈
資料照片: 2024年8月29日湯加首相(前排中)索瓦萊尼在湯加與太平洋島嶼論壇(PIF)領導人合影
奧克蘭 —
8月30日,為期五天的第5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在湯加落下帷幕。
這一論壇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8個成員國,願景是建立和平、和諧、安全、包容、繁榮、富有韌性的地區,讓居住在太平洋諸島的人民過上自由、健康的生活。
中國和美國是這一論壇的對話夥伴國。因為激烈的大國博弈,論壇願景的實現看上去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
紐西蘭總理拉克森的表現引人關注。在8月做出紐西蘭要擺脫地理位置造成的絕妙孤立、加強與傳統盟友關係的表態后,分析人士正嘗試做出更明晰的判斷:減少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影響力的努力中,紐西蘭究竟能走出多遠?
島國論壇里的交鋒
太平洋島國論壇里的中美博弈隨處可見。台灣議題被迅速聚焦。台灣目前是太平洋島國論壇的觀察員。根據澳大利亞人報本周稍早前的報道,論壇成員國之一的所羅門群島打算提出一項議案,挑戰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明年在索羅門群島舉行的論壇,而該指令來自中國。
紐西蘭第一時間的表態引發關注。根據紐西蘭英文先驅報8月29日的報道,正在湯加參加領導人會議的拉克森表示,紐西蘭支持台灣繼續參与太平洋島國論壇:「我們沒有看到做出任何改變的必要。」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立博士告訴美國之音:「中國要藉由索羅門群島,排除台灣明年在太平洋島國論壇的參与,動機是很明確的。美國、澳大利亞支持台灣,而且拉克森的說法,也表明維持現狀最符合紐西蘭政策的穩定,讓中國排除台灣在這個地區的角色,並不符合紐西蘭的國家利益。不過,索羅門群島是主辦國,到時的局勢發展還有許多挑戰。」
地區安全議題也是本周領導人會議的焦點。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介紹,該國將發起太平洋警務倡議,預計耗資4億澳元,目的是加強集體和平與安全。根據該計劃,澳大利亞將在布里斯班附近建設一個培訓基地,在需要時輪換部署太平洋警察,同時在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在內的整個地區建立四個培訓中心。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報道提及,有澳大利亞官員聲稱,這一倡議有助於加強太平洋地區的執法,減少中國在太平洋地區警務合作中的參与。包括紐西蘭在內的多個國家支持這一倡議。拉克森表示,紐西蘭認為這一舉措很棒,同時表示紐西蘭已經在整個地區開展了許多項目,想要做的是能夠擴大所有這些項目,很高興為此投入更多資源。
林子立告訴美國之音,美、澳、新在南太平洋的合作積極明確,其中的太平洋警務倡議更是回應中國在此地區影響力的擴張。
激烈的博弈中,中國和美國的聲量有些不同。中國外交部官網8月29日刊發300餘字短消息,指中國政府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錢波出席第5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表示中國「將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
美國白宮官網8月27日刊出4000多字長文,詳細介紹了美國政府的既往做法和未來目標,承諾「維護以太平洋為中心的和平與安全,致力於與太平洋島國政府、志同道合的夥伴和私營部門合作」。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的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第一時間在社交平台上轉發了這篇文章。
鹿茸與價值觀
紐西蘭總理拉克森關於台灣問題的表態和對警務倡議的支持,讓分析人士找到了更多這一五眼聯盟國家全面靠攏西方國家的註腳。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立博士認為,紐西蘭的外交政策正在做出轉變,在安全上進一步跟美國合作,都是毋庸置疑的:「拉克森在8月中旬的一次公開講話中強調,紐西蘭不能繼續生活在由地理位置造成的絕妙孤立,尋求加強與美國、英國、北約及其太平洋鄰國等傳統盟友的關係。這表明他在思考最核心的國家利益,紐西蘭的安全不僅是靠自己,最主要地是由最親密的盟友澳大利亞來提供,而當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的時候,紐西蘭也必須跟著轉變。」
林子立博士認為俄烏戰爭是紐西蘭轉向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跟俄羅斯存在沒有封頂的同盟關係,這個網路又納入了北韓,伊朗,使得紐西蘭的決策圈更清楚地知道,在安全議題上要選擇加入西方,堅決地站在美國這一邊。當然,這也意味著經濟問題跟安全問題的平衡,就變得非常地微妙。」
紐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副教授楊傑生(Jason Young)告訴美國之音:「新中關係一直在改變,最近十年都是在慢慢改變。就相對近的情況而言,紐西蘭之所以對中國感到不安,一方面是在警務上,特別是中國與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吉里巴斯等國家的合作;另一發麵,中國援助時的一些開發方式,與一些捐助國的做法不一樣;此外,有些中國幫派組織在太平洋地區進行跨國犯罪。」
儘管轉向已經發生,但紐西蘭必須尋找平衡,因為中國市場看上去不可或缺。最新的例子是鹿產品。紐西蘭每年向中國出口價值約7000萬美元的鹿茸,其中大部分是冷凍的。去年年底,中國宣布將停止接受進口的冷凍鹿茸,決定其傳統藥用市場只使用干鹿茸。
8月底,與中國達成的新協議讓紐西蘭鹿茸產業鬆了一口氣,當季的冷凍鹿茸被允許銷售到中國。紐西蘭鹿業協會首席執行官里斯·格里菲思 (Rhys Griffiths) 告訴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在中國,我們看到紐西蘭的鹿茸產品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出口商非常感謝紐西蘭初級產業部的大量工作。」
同樣是鹿產品,本地商家也從中國市場獲益。在旅遊勝地羅托魯瓦工作的一位華人告訴美國之音,當地的鹿產品店,基本上都是中國遊客的消費撐起來的,中國女性相信鹿茸活血、美顏,而男性認為鹿茸養氣、壯陽。「還有羊駝產品店,洋人開的土特產品店和禮品店,中國消費者都很多,在商言商,如果紐西蘭和中國把關係搞糟,中國遊客不來了,我們就要喝西北風了,」他說。
五眼小國何處去?
伴隨著中美博弈的持續,紐西蘭面臨著往何處去、又能走多遠的現實問題。在國內議題上,紐西蘭價值聯盟發起人、《北京之春》主編陳維健告訴美國之音,他希望紐西蘭能夠儘快遏制中國的滲透:「價值觀之類的說法,官方以前也強調過,現在就要看紐西蘭政府會不會出台外國人代理法或者反外國干預法等法案。如果法案出台了,那說明拉克森是有調整的,轉向是具體的。但是現在關於這個法案,一點聲音都沒有。」
「紐西蘭是五眼聯盟中的最小的國家,親共勢力可以說是有恃無恐。他們打壓在紐西蘭的異見人士,離岸熱烈擁護中共推出的各種政策。如果說這個法案落實了,那麼他們一定會收斂,現在他們還是繼續這麼囂張,」陳維健說。
在國際議題上,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立博士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市場佔新西蘭出口的30%左右,轉向的紐西蘭要在經濟上多想辦法:「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很重要,能更有效地協調參与國跟中國的經濟往來,形成價值規範,管理跟中國經貿往來的風險。」
林子立同時表示,紐西蘭在轉向上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紐西蘭也是藍色太平洋夥伴計劃的成員,另外四個成員國是澳大利亞、日本、英國和美國,這個組織是面向太平洋地區的。紐西蘭的不少做法,一方面就是要讓民主同盟國家放心,另一方面就是不引起中國的憤怒。」
紐西蘭會不會加入AUKUS第二支柱,是新中關係向好或向壞的重要參照之一。紐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副教授楊傑生(Jason Young)告訴美國之音:「目前分析人士有兩個看法。第一個看法,紐西蘭跟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已經有很多國防、安全方面的合作,所以加入第二支柱也是自然而然的;另外一個看法則相反,就是紐西蘭為什麼要加入第二支柱,沒有人說出來是有什麼好處、也可能有些什麼壞處,尤其是中國政府已經表示特別反對AUKUS,所以紐西蘭壓力也很大。」
「紐西蘭現在不能選擇是否加入AUKUS。究竟該怎麼走,目前的想法非常抽象、也是模稜兩可,」楊傑生認為。
談及到底是經貿重要,還是價值觀、安全重要,楊傑生告訴美國之音:「價值觀也好,利益也罷,都是複雜的。沒有安全怎麼會有經濟,沒有經濟怎麼會活著呢,所以都是重要的。紐西蘭和中國的價值觀也有相同之處,比如說多邊主義等,在包括經貿合作等方面也有共同利益。價值觀是重要的,利益也是重要的,是複雜的平衡行為。當價值觀和利益發生中途的時候,紐西蘭和中國官方的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