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人們在西澳Wittenoom發現了大量石棉礦藏,該地區的石棉工業由此興起。
Wittenoom鎮圍繞著石棉礦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棉開採和加工基地之一。
在整個20世紀中期,Wittenoom礦一直為建築、造船和製造業等各行各業提供石棉。
然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出現與石棉接觸相關的嚴重健康風險證據,導致對Wittenoom工作條件的審查日益嚴格。
儘管努力改善安全措施,但人們的擔憂依然存在,該礦最終於1966年關閉。
如今,Wittenoom礦區已成為一個令人不安的記憶,提醒著人們石棉開採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代價 — 以前的工人和居民普遍患有與石棉相關的疾病。
然而最近,一組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傳播的照片將這個地方重新帶回了人們的視野中,大家這才知道,該地區仍然受到致命的藍色石棉污染……
1、被廣泛傳播的照片
上周五晚上,遊客Dale Hawkins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於2021年在Wittenoom老礦井探險時拍攝的照片,照片顯示了舊礦井的內部情況,以及仍在向Wittenoom峽谷傾瀉的尾礦。
該鎮位於珀斯以北約1400公里處,參觀屬於非法行為。
《Wittenoom關閉法案》(Wittenoom Closure Bill)於2022年3月公布生效,政府當時將此舉描述為 「西澳歷史上黑暗的一章即將結束」。
該法案允許政府拆除所有剩餘的房屋和基礎設施,但沒有資金對這個偏遠小鎮進行全面清理,據一位前國會議員估計,清理工作可能耗資數十億澳元。
Hawkins表示,他在探險時知道警告,但還是認為風險 「相當低」,不過仍然選擇穿上了個人防護設備。
「在我看來,最大的風險是在礦井內迷路,礦井非常深,漆黑一片,外面沒有信號,四通八達的交叉路口一個接一個,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且絕對沒有人會進來找你。」
Hawkins先生表示,直到他把這些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並看到公眾的反應后,他才意識到這樣做 「風險極大」。
2、顆粒 「太小」,肉眼無法看到
石棉疾病協會首席執行官Melita Markey表示,這些照片讓她感到震驚和悲傷。
Markey女士說:「這表明人們完全不了解藍色石棉的危險,不了解纖維有多麼微小,不了解它們在30 年後會對人們造成多麼嚴重的影響。」
她說,戴口罩和穿防護服不足以降低吸入微小纖維的風險。
「他出來時衣服上會沾上纖維。」
「他脫下口罩,但還是會把沾有石棉的衣服帶回家,他的妻子把衣服洗乾淨,因為接觸石棉,然後患上間皮瘤……就像之前在這裏工作的那些工人家庭一樣。」
「空氣監測顯示,Wittenoom周圍的石棉含量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因為那些會殺死我們的纖維是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
自1966年礦山關閉以來,已有2000多名Wittenoom前居民死於石棉疾病,其中大部分是礦山工人及其家屬。
2007年,政府宣布禁止遊客進入該地區后,該鎮被取消了地名,水電也被切斷。最後一位居民于 2023年搬離。
3、這裏不安全!
西澳規劃、土地和遺產部在一份聲明中抨擊了未經許可前往該地區的行為,並表示可能會對他們提起訴訟。
聲明說:「我們再清楚不過了,由於石棉污染,任何時候參觀Wittenoom都是不安全的。」
「Wittenoom是南半球最大的石棉污染區,Wittenoom石棉管理區佔地面積超過4.6萬公頃。」
「如果發現有人進入或在他們被告知禁止進入的區域(包括前礦場)露營,該部將採取行動。」
受訪者Ian表示,他的哥哥在年僅53歲時死於間皮瘤,因為他小時候接觸過石棉。
Ian說:「因為父親的工作,我們小時候就在Wittenoom了,住了不到兩年,。」
「很簡單,這個小鎮就是建在藍色石棉上的。操場、街道上的覆蓋物,一切都是用藍色石棉壓實的。」
「空氣中瀰漫著石棉,小鎮周圍也是,這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Janet的丈夫最近因間皮瘤去世,享年 84 歲,儘管他接觸石棉已經是 70 年前的事了。
她說:「在他 15 歲的時候,他開始了電機技工的學徒生涯,所有的墊片都含有石棉,所以他們不得不把它們刮掉再使用。」
「但這就是石棉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
她呼籲人們不要冒險接觸石棉。
「這是一種隱匿性疾病,眼睜睜地看著一個人死於這種疾病實在太痛苦了。」
4、長期呼籲清理
前西澳綠黨上議院議員Robin Chapple曾代表該地區多年,目前他本人也患有石棉肺。
Chapple先生說:「我失去了部分左肺,但好在一切似乎都得到了控制。」
Robin Chapple
他最擔心的是,前礦業公司CSR和州政府都沒有承諾對Wittenoom進行清理。
他說:「你只要開車穿過這裏,就會發現塵土飛揚。」
「去那裡的人,即便只呆了幾天,甚至沒有去礦井,也有可能患上石棉肺。」
「早在1985年,政府就想清理這個地方,掩埋所有的石棉,做所有這些工作將花費他們3500萬澳元。
「他們當時沒有這樣做。而現在的問題是,清理該地區的花費已飆升至數億甚至數十億澳元。」
Markey女士表示,她理解人們為什麼想去那裡,因為靠近Karijini National Park的風景很美,但她警告說,那裡太不安全了。
她說:「我可以理解人們想去看看這個壯麗的地區,但他們不能去,因為礦業公司在離開時沒有清理他們留下的爛攤子。」
5、西澳「危機四伏」
即便如此危險,但在西澳,Wittenoom還稱不上是「最臟」的地方。
從Kalgoorlie向西北驅車三小時,那裡才是西澳,乃至整個澳洲的「噩夢」 。
Sandy Ridge是澳大利亞毒性最強的垃圾場?– 耗資8000萬澳元的工業毒物「墓地」,這些毒物非常危險,需要深埋在遠離城鎮的地方。
放射性廢物、受污染的土壤、酸、石棉、鑽孔廢料 — 在設施所有者Tellus Holdings的看管下,很多東西最終都被埋在了這裏。
每天有多達8輛卡車從澳大利亞各地駛來,駛離Great Eastern Highway,沿著一條土路行駛 110公里,駛向一個從沙漠中升起的巨型充氣土丘。
穹頂高25米,長160米,寬80米,坐落在一個深坑之上,深坑中蘊藏著大量的高嶺土 — 一種柔軟、無活性的粘土,可用於製作瓷器、油漆和化妝品。
高嶺土礦藏位於數千米厚的堅硬花崗岩之上,這使得Sandy Ridge成為世界上地質最穩定的地區之一。
必須如此,因為這個垃圾場絕不能受到任何地震的擾動。
除了工業副產品外,垃圾場里還堆滿了含有狄氏劑殺蟲劑的鐵路枕木、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的岩石和沙子以及被碳氫化合物污染的土壤。
Tellus的化學家們想出各種辦法,儘可能使最易揮發的物質成為惰性物質,並向坑道管理人員建議哪些物品需要遠離其他物品掩埋,以避免發生地下化學反應。
然後,卡車駛入巨型充氣土丘一側的氣閘。穹頂的作用不是阻止毒素排出,而是防止雨水進入。在填埋過程中保持坑內乾燥對長期穩定至關重要。
卡車傾倒貨物時,會產生一層1米到1.7米厚的有毒物質。然後在上面鋪上高嶺土,形成一個惰性緩衝層,在此基礎上再鋪上一層有毒物質。
在過去的一年裡,有超過10萬噸的垃圾進入這裏。
在未來幾個月的某個時間,這個20米深的危險區域將被7米厚的惰性填充物覆蓋。然後,靠氣壓維持的穹頂將被拆除,表土被重新堆積,用於植被恢復。
沙漠中的蒸發率很容易超過降水量,因此Tellus 表示不會出現瀝濾現象。花崗岩的穩定性和不存在任何地下水庫,意味著被高嶺土包裹的地塊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墳墓」。
第二個「墓室」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而且將會更大,由一個長250米、寬80米的穹頂覆蓋。
最近,有消息稱Tellus又將迎來一位「大客戶」 — AUKUS艦隊。
Tellus計劃在一片200公頃土地上挖掘垃圾場,公司認為,AUKUS艦隊產生的低放射性廢物可以埋在這裏。
此外,Tellus希望帶走與潛艇接觸後會受到輕微輻射污染的油脂、工具、手套、制服和其他材料。
此前,國防部計劃將這些材料儲存在Garden Island,但許多專家認為,社區的強烈反對將迫使他們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擁有核潛艇艦隊是一回事,與放射性廢物傾倒場為鄰又是另一回事。
「任何認為這不會成為政治問題的人,都應該回憶一下去年力拓丟失放射性膠囊時發生的事情。」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那只是一個Tic Tac大小的膠囊,位於皮爾巴拉地區;但這個國防儲存設施將會非常龐大,距離Rockingham海濱只有咫尺之遙。」
Tellus可能會享受AUKUS的定製服務,但該公司的高管並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這上面。
他們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商業機會 — 即將退役的澳大利亞海上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
這是一項價值600億澳元的生意,但污染程度也可想而知。
「有計劃回收大量鋼材,但存在實際障礙。」Tellus 首席運營官史Steve Hosking說。
「管道本身會積聚天然放射性物質,除垢本身也會帶來環境挑戰。」
取代石油巨頭的企業是Tellus的其他潛在客戶,因為清潔能源的生產比人們想象的要髒得多。
每噸鋰都會產生10噸有害廢物,而該行業正在努力尋找它們的用途。
「我們可能會把這些廢物儲存起來,直到有人能找到它們的用途。」Hosking 先生說。
然後還有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已經過期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葉片。有些部件可以回收,但不是全部。
Tellus認為它可以將難以重複使用的部件集中埋藏起來,以便未來的解決方案能夠從規模經濟中受益。
Wittenoom的歷史確實是一個警鐘,這個小鎮的石棉問題不僅未得到徹底解決,而且留下了持續的健康威脅。
現在,Sandy Ridge的情況又讓人們擔憂,這裏成為了存放各種工業毒素和廢物的地點,雖然採用了現代化的管理方法,但長期的安全性和環境影響仍是一個未知數。
西澳居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周邊環境的污染問題。
從Wittenoom遺留的石棉污染到Sandy Ridge的有害廢物處理,這些都是重要的環保和公共健康議題。政府和企業必須採取更為嚴格和透明的措施,來確保這些活動不會對居民的健康和當地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素材來源:The West, ABC, ADAS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澳洲小黃鵝,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