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解氣!賣掉房子替兒買房,最後被趕出家門

一對年邁的父母,帶著對兒子的信任與晚年的希望,賣掉國內兩套房、傾盡畢生積蓄,遠赴替兒子買下一套房產。

原以為晚年終於有個安穩的落腳處,誰知等來的卻不是親情的回報,而是冷漠的逐客令。

不僅被拒絕入住,連買下的房子都差點被兒子偷偷賣掉。這場跨越國界的家庭風波,最後走上了紐西蘭高等法院的審判席。

故事的主角,是年逾七旬的王先生和許女士夫婦。多年前,他們的兒子王欣(Xin Wang,音譯)因婚姻破裂,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夫婦倆心疼兒子,在他位於奧克蘭西區Te Atatū半島的房產貸款未清之際,毅然決然賣掉中國的兩套老宅,再加上積蓄,共籌得44.7萬紐幣(約200萬元)。

這筆錢不僅償還了原房貸款,還支付了兒子前妻的出資部分——只為讓兒子重新安頓好生活。

因為當時誤以為「沒有紐西蘭身份不能買房」,這套房子被登記在了兒子王欣名下。王欣口頭承諾:「等你們拿到身份,我就把房子過戶給你們。」

信任,是這場悲劇的起點。

然而,從2015年開始,這套「原本屬於父母」的房子被兒子悄悄出租,每周租金630紐幣,被王欣據為己有。他還瞞著父親,將房屋用於抵押貸款3.4萬紐幣,後續再融資達8.1萬紐幣。

2016年,王欣再婚,在奧克蘭東區Flat Bush通過家庭信託買下新居。到了2018年,老兩口好不容易獲得入境資格,原以為可以安頓晚年,結果發現那套屬於他們的房子,早已被租出。

他們只得暫住在兒子的「新家」。

但這隻是更大悲劇的前奏。

兩代同堂生活的摩擦逐漸加劇。一次婆媳之間的激烈爭吵后,王欣站在妻子一邊,要求父母搬出去「另租房子住」。

2022年春節期間,父母給孫輩包了「金額較小」的紅包,王欣竟當面質問父母,讓他們「丟了面子」。這對忍氣吞聲多年的,最終被迫搬出,租住在外。

許女士心碎地通過發給兒子一句話:「我們把一生辛苦積蓄都給了你,如今卻無家可歸,還得自己掏錢交房租……」

更令人憤怒的是,2022年3月,王欣在未告知父母的情況下委託中介出售那套房子。所幸老兩口及時發現,申請了產權警示令,才阻止了交易完成。

這對備受打擊的父母,終於選擇用法律手段討回公道——他們將兒子告上奧克蘭高等法院,要求確認房屋歸屬權,即便當初沒有書面協議。

王欣卻辯稱:「這些錢是贈與,我是合法登記的業主。」他甚至反訴父母,說他們只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合才突然反悔」。

最終,奧克蘭高等法院Greg Blanchard採信了父母的說法,明確指出:「在沒有書面協議的情況下,法院可以基於信任關係與事實推定——這對父母才是真正的出資人和受益人。」

法院判決如下:

王欣必須將房產正式過戶給父母;

必須歸還以房屋為抵押所產生的貸款;

必須支付部分租金收入作為補償。

代理律師拒絕媒體採訪,而王欣本人也未作出回應。

這起案件背後,映照出無數父母的心結——為了子女傾盡所有,卻忽略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出錢不留字據、房產掛在子女名下」,在傳統觀念中是信任的體現,在現實中卻往往換來失望甚至背叛。

親情可以感動人心,卻無法取代法律;孝順值得期待,卻不能代替合同。

當信任破裂,能真正保護你的,不是親情,而是證據和法律。

你身邊是否也有類似的故事?你覺得房產寫誰的名字更安全?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

*以上內容系網友AllaboutAUS自行轉載自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