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各的偏好
最近,墨爾本女孩Tasha Strachan發視頻吐槽澳洲零售行業服務質量下滑,引發眾多網友的激烈討論。
事情的起因是,Tasha說她周末在墨爾本逛了三家不同的店,但沒有任何一個員工主動問她一句「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她覺得很詫異,「這年頭是沒有人在意客戶服務了嗎?」
她解釋說,自己並不是期待員工上來熱情招呼,只是覺得最起碼的基本禮貌應該有。
「我不是要他們停下手上的事情特地來接待我,但進店之後跟我打個招呼,總該有吧?對我來說,這就是服務。」
Tasha表示,或許因為她以前曾經在服務行業工作過,所以對這類「冷處理」格外敏感。
「如果是我以前在店裡工作,肯定不會這樣忽視顧客。可現在好像變了。疫情之後,很多東西都沒法回到從前了。」
她還補充說:「可能現在有的顧客不喜歡被打擾,或者員工覺得自己工資不夠高,不想多問候一句。但在我看來,這就是服務業應該做的。」
Tasha的視頻很快獲得大量關注,數千網友留言討論,大家就「要不要問候顧客」這個問題,吵翻了。
一位零售員工直言:「我拿的是做事的工資,不是關心你生活的工資。如果你看起來不需要幫忙,我不會主動問。我把商品擺好才是正事。」
另一人也附和道:「又不是心理諮詢室。你要買東西就買,不要指望我來關心你今天過得好不好。」
還有顧客也表示不喜歡店員問候自己。
「我討厭別人來問候我!就讓我安安靜靜地逛個街吧。作為一名零售員工,我自己也討厭要去問顧客!如果你需要幫助,就主動來找工作人員。」
但也有不少顧客表示,並不需要店員多麼熱情的接待,只是希望能被簡單地問候。
「我不是非得要被問『需要幫忙嗎』,但走進店裡連句『你好』都沒有,我就想轉頭走人。」
「這就是大多數評論沒明白的地方。你不需要一看到顧客就撲上去、一路跟著問要不要幫忙,但起碼要打個招呼。」
還有人解釋,不同門店之間的服務標準不一樣,導致了店員服務方式的不一致。
「我以前在一家店上班,規定是每隔幾分鐘就要重新問候一次顧客;但另一家店完全相反,說太多話還會被批評,連收銀時都不能多說。」
目前,這場關於「服務是主動問候還是靜靜待命」的討論還在網上持續,有人覺得員工該主動些,有人認為顧客需要自己開口。
儘管意見不一,但不少人都認同Tasha的觀點——有時候,一個簡單的「你好」真的可以讓整個購物體驗好很多。
你對此怎麼看呢?你是喜歡店員熱情服務,還是就讓我安安靜靜買東西就好?
來源:Daily Mail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