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一位26歲的高中英語老師Hannah Maria在TikTok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宣布自己正式辭職。
這段吐槽式的視頻迅速走紅,吸引了超過六百萬觀看。
「我真的不幹了,星期五是我最後一天。」
她在視頻中憤怒又無奈地說:「現在的課堂里,學生不學習,只顧著刷TikTok、玩遊戲、用AI抄作業。」
在這段將近10分鐘的視頻里,Hannah語氣激動又無奈地吐槽:
現在的學生不學無術,滿腦子只有TikTok、遊戲和AI寫作工具(比如ChatGPT)。
她直言:「我真的想說……科技正在摧毀教育。」
她所在的學區從六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學生人手一台iPad,原本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但她說,這些設備反而成了教育的「絆腳石」。
「這些孩子根本不會閱讀,他們要麼是聽設備讀給他們聽,要麼就是按個按鈕就自動播。」她無奈地說,
「他們的注意力只有幾秒鐘,一分鐘內可以刷幾十條短視頻。」
她描繪的課堂場景令人心碎:學生不願意寫作業,哪怕是一個小段落也不肯動筆,一說要手寫就崩潰,只想打字——不是為了省事,而是為了方便複製粘貼網上或AI的答案。
「他們只把科技當作娛樂工具,根本不想用它來學習。」她說。
更讓她擔心的是,現在的學生不僅不愛讀書,也不關心社會、不懂得如何為將來做準備。
「他們以為只要有手機和AI,人生就能搞定。」
最讓她心寒的是:「他們不在乎世界、不在乎寫簡歷、不在乎投票權–他們根本不在乎任何事。」
「他們不在乎改變世界,也不想學怎麼寫簡歷或求職信。他們只知道手機和iPad,好像只要有這些東西,就能混一輩子。」
雖然她表示也有遇到過一些聰明上進的學生,但總體來說,她認為是「上一代人」讓現在的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基本功——讀、寫和算術。
科技被包裝成「創新」,卻成了分散注意力的工具。
「我們小時候能看場電影都覺得是獎勵,現在的學生說想看電影,其實是想在背景開著視頻,然後自己刷手機聊天。」
她呼籲學校考慮一個「極端」方案:在大學之前禁用科技產品,重回紙筆時代。
「看看現在的考試成績、閱讀能力,跟以前比下降太多。我們需要拿出20年的時間,重新使用紙質教材、練習冊。」
曾經教過數字藝術的Hannah,曾是科技教學的支持者。但現實讓她徹底改變想法:「工資低只是我辭職的導火索,如果整體體驗好,我還能堅持。但現在,我真的扛不住了。」
不少網友留言表示理解與共鳴:
一位網友說:「把電腦課放回電腦教室吧,別讓Chromebook進課堂了。」
還有一位大學生留言:「我就是Z世代,疫情那幾年線上上課把我整廢了,注意力渙散,學習能力直線下降。」
另一位老師寫道:「現在的學生連Google都懶得用了,有了AI,連搜索都省了。」
還有人說:「大學才開始用AI,已經覺得對學習影響巨大……要是高中時就用AI,我根本啥也學不會。」
華人朋友更是覺得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在之後的跟進視頻中,Hannah表示自己依然很尊敬學校的其他老師和職員,但她也坦言:「我已經做出這個決定了,現在只能面對後果。」
↓↓↓ 完整視頻純享版,時長9分多
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顯然在全球的學校中都普遍存在。
在墨爾本的King David School,副校長David Opat表示,現在的孩子們離不開手機,社交媒體、短視頻App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也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和學習狀態。
為此,學校推出了一個新項目,名字很有意思:「Ctrl Alt Del」,靈感來自電腦的重啟組合鍵,意思是「重掌控制權,找回替代方案,刪除問題」。
這個項目號召家長團結一致,承諾至少到7年級之前不給孩子配手機。這樣,孩子就不能再用「別人都有手機」當理由要求家長妥協。
Opat說,這不是要家長單打獨鬥,而是創造一種集體支持氛圍——「你不是一個人在和手機作戰」。
(右:副校長David Opat)
對於已經給孩子配了手機的家庭,這個項目也提供「替代方案」:比如只支持打電話和發簡訊的簡易功能手機,或者設置嚴格的使用時間和許可權。
有家長分享了成功經驗:
每天晚上8點關掉孩子的手機,早上8點再開啟。
這段「斷網」時間幫助孩子慢慢冷靜下來,開始反思社交媒體帶來的影響。
項目的核心理念是:
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能完全靠政策來救
家庭才是第一道防線
另一個澳洲全國組織Heads Up Alliance也提到,雖然孩子們總能找到「鑽空子」的辦法,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就該放棄努力。
「哪怕我們能幫孩子減少60%、70%的屏幕時間,也是成功。」
家長們,我們需要一起努力。
文末想問問大家,如果i你家孩子已經開始用手機,周末你們會限制ta使用手機嗎?
*以上內容系網友Max說澳洲自行轉載自澳洲辣媽聯盟,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