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種人生:
每天凌晨6點起床,
在異國的清晨寒氣中,
走進一片鋼筋水泥的森林。
你和一群人穿著反光衣,
手上沾著灰漿和美縫劑,一站就是八個小時,
偶爾彎腰、蹲下、擦汗,
然後在傍晚收工時,
拿到整整300澳元(1368元)的現金,
——不畫餅,不賴賬,當天結。
01
1368塊一天,只要你願意蹲在澳洲的工地上——人生可能真的就翻盤了
開篇描述的可不是綜藝《再就業男團》、《令人心動的offer》的設定,而是28歲的中國女孩小葉,在澳洲的真實生活。
曾經的她,也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坐在城市的格子間里,戴著耳麥、打著雞血、熬著夜,乾著根本沒績效的直播帶貨,工資低、內卷深、作息亂得像股市K線圖。兩個月後,她開始掉頭髮、暴飲暴食、臉上冒痘——
但最嚴重的是,她失去了希望。
是的,在國內當「白領」,她活得像個灰姑娘;出國當「藍領」,她卻忽然活得像個真正的人。
「我每天都知道自己在幹嘛,也知道值多少錢。」
小葉在澳洲工地上做的是「美縫」——一種用來填補瓷磚縫隙的工作,聽上去不起眼,但薪水實打實:
最低200澳元/天,
有時候接到朋友介紹的單子,
能做到300。
按現在匯率,差不多每天掙1368元人民幣。
她說:這活兒最好的一點就是不內卷,不加班,不被畫餅。
「在國內,老闆讓你隨時待命,還說『我們是一個family』;在澳洲,老闆6點到點就走人,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是的,這是最諷刺的一點——有時你以為自己是辦公室精英,其實是最廉價的勞動力;而你以為在工地搬磚最辛苦,反而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我站著賺錢,沒人叫我跪著感恩。」
工地不是烏托邦,腰也酸,樓梯也多,有些活確實累。但小葉說:「我願意啊。」
這是一種強烈的反差感——在澳洲,藍領沒有羞恥感;在國內,白領卻經常要忍氣吞聲。
澳洲工地沒那麼多「職場PUA」,沒人跟你玩「情緒管理」「共情式剝削」;你幹得好,師傅誇你一句,順手把你送回家,路上還請你吃個炸雞。
澳洲人說:這不是「關懷員工」,這隻是正常的做人方式。
「但我不是來這兒躺平的。」
別誤會,小葉不是來「養老」的。她知道,不上班就沒有收入,假期太多反而焦慮。房租、生活費、醫療、保險……在澳洲一樣樣不便宜。
但她也沒指望什麼安逸,她只是想「生活過得通透一點」。
下班后,她去超市買特價蔬菜,周末和朋友在華人區吃一頓小火鍋。
租的房子在澳洲悉尼火車站的附近,交通非常方便,和幾個國內的小夥伴合租,只共用廚房和客廳。
她也在做自媒體,
記錄自己的打工生活,
粉絲已經過萬。
她清醒地知道,自己在用體力換時間,用時間換流量——不是夢想,是生存策略。
這就是當代青年:不是不努力,而是選擇一個能看得見希望的方向努力。
也許你看不上她的工作,但你一定羡慕她的狀態
你可以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要跑去工地「擦縫隙」;
但你不能否認——她現在的每一分錢,都是靠雙手掙來的,每一口飯,吃得心安理得。
她沒在辦公室里刷存在感,也沒在KPI里掙扎;她不靠人脈,不拼爹媽,不等風口。
她只是每天早起,干滿八小時,然後掙到足夠體面的工資,不被任何人擺布。
——她沒活成「女強人」,但她活成了「自己」。
02
澳洲藍領工資完爆白領!12.3%的寒門子弟實現階級跨越只是因為搬磚?
有人看了新聞,眼睛都亮了:
「一天1000澳幣,年薪百萬?
我讀書幹嘛?乾脆直接去搬磚!」
這句話乍一聽荒唐,但點開評論區,你會發現:「我要出國打工」、「求靠譜中介推薦」、「藍領香爆了」早就成了熱搜關鍵詞。現實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正把「出國搬磚」當成一種體面又實際的出路。
是的,在澳洲,只要你夠努力,哪怕是砌磚抹灰,也能住上帶泳池的house、開上皮卡車,日子比國內很多寫PPT、拍短視頻的白領強得多。
但這裏我們必須冷靜一點:「搬磚致富」是大多數人的幻想,還是少數人的故事?
確實,澳洲藍領薪資高,這是事實,但請看清楚前提條件:你不是「搬磚」,而是「砌磚」。一個是拿鎚子搬磚塊,一個是有手藝砌牆面。真正賺錢的是後者。
高收入來自「計件」,不是每天躺著都有錢拿。想日薪千澳幣?你得一天砌完500塊磚,還不能馬虎。
師傅說了:手慢就等於白乾。
這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三十多度穿長袖長褲還得防紫外線、爬屋頂曬掉iPhone,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別再以為「澳洲的太陽是溫柔的」了,現實是:不擦防晒你直接曬進醫院。
語言不通?安全培訓沒過?簽證不對口?不好意思,你連工地都進不去。
而那些真正拿到高薪的砌磚工,往往是幹了五年十年的「老移民」,不僅技術成熟,還有穩定的人脈資源。新人小白,一進場就是「扛水泥、掃地板、送材料」三連體驗包,你還想第一年就年薪百萬,怕是做夢比上班快。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明知道辛苦,還有那麼多人甘願奔赴「工地生活」?
答案其實很現實:在澳洲,你砌一堵牆,老闆必須按塊數給錢;
你下班點一到,可以直接收工走人,沒人敢壓你一分鐘工時;
你不爽這份工作,明天就能換一家工地,不用提交三輪審批,不用看HR臉色。
這不是高薪的誘惑,而是「規則的底氣」。
你在國內辦公室里寫十萬字的策劃,最後換來一句「下周再改改」;
在澳洲工地揮汗如雨,你能看見每一滴汗換來的真金白銀。
所以你以為他們只是「搬磚」,但其實他們在完成一個更大的事情——重構自己的尊嚴。
03
小編結語
你可以笑她們選擇了「最土」的出路,但她也許正在過著你連做夢都不敢想的生活。如果明天有人告訴你:「每天1368塊,只要你願意在工地上站滿8小時。」你真的不動心嗎?
當然,短暫的逃離后,總要回歸現實。有的人回國後繼續原來的人生軌跡,有的人攢錢留學開啟新的篇章,也有的人努力留在澳洲。不管怎樣,人們總要踏上新的旅途。每年,國內都有數千名背包客來到澳洲,希望每一個遠離故土的人既有麵包和牛奶,又有詩和遠方。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大澳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