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貿易舞台上,最近中國超市貨架上一個小小變化,卻在國際間引發了不小的波瀾,也讓澳大利亞看到了新的機遇。
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
居住在上海的美國網紅加勒特(Garrett)在一次日常的超市購物中,意外地發現,原本擺放美國碎牛肉的貨架上,一包標價46元人民幣的澳大利亞和牛碎肉格外顯眼。
這個看似普通的商品替換的背後,卻意外揭開了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美國揮舞關稅大棒衝擊全球市場時,中國用行動證明了「東方不亮西方亮」,而澳大利亞正成為這場博弈中的重要受益者。
眾所周知,今年4月,美國政府宣布對多國加征「報復性關稅」,中國更是遭遇高達145%的天價關稅,作為反制,中國對美國加征125%關稅。
這一系列政策直接導致美國對華牛肉出口近乎腰斬,曾經佔據中國超市貨架的美國牛肉,在短短一個月內消失無蹤。
加勒特注意到,替代而來的澳大利亞牛肉正在成為新寵。他認為,這一變化表明中國並沒有因為停止從美國進口牛肉而受到負擔,反而迅速從其他國家找到了替代品。
而他個人也更傾向於澳大利亞牛肉,對澳大利亞的監管方式表示信任,相信其更注重質量和安全。他表示:「以前這裏都是美國牛肉,現在換成了澳大利亞的,價格差不多,但品質更讓人放心。」
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視頻顯示,標籤上清晰印著 「澳大利亞谷飼牛肉」,而這包和牛碎肉的價格摺合澳元約 9.90 元,性價比優勢明顯。
數據更印證了這一變化:2024-2025財年,澳大利亞牛肉對華出口額預計達139億澳元,較前一年激增12%,創下歷史新高。
僅 4 月單月,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谷飼牛肉就超過 3.7 萬噸,同比暴漲 45%,澳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填補美國留下的市場空白。
作為在中國生活多年的「老上海」,加勒特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感知尤為敏銳。他發現,身邊的中國朋友和同事對美國關稅的反應十分淡定,大家更傾向於理性地分析數據,探討中美貿易的相互依賴程度。
在他看來,中國市場的韌性源於 「多元化選擇」。「中國是全球最大牛肉進口國,但從美國進口的牛肉僅占 5%,轉向澳大利亞、巴西等國毫無壓力。」
加勒特特別提到,澳大利亞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是其競爭力的核心:「美國牛肉的添加劑和飼料化學物質讓人擔心,而澳大利亞更看重質量而非利潤,這也是我信任澳牛的原因。」
這種 「用腳投票」 的市場選擇,直接打臉了美國政客所謂 「中國會因關稅受損」 的言論。正如加勒特在視頻中直言:「China ain』t hurting!他們只會轉向其他地方,這就是新世界的規則。」
美國牛肉的退場,對澳大利亞而言堪稱 「天上掉餡餅」。儘管澳方最初也被加征 10% 關稅,但相比中美之間的 「關稅戰」,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更關鍵的是,中國對高品質牛肉的旺盛需求,與澳大利亞的產能優勢形成完美互補。
澳大利亞肉類及畜牧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 年第四季度,中國超越日本成為澳谷飼牛肉最大出口市場;2025 年 1-4 月,澳對華牛肉出口量同比激增 36%,其中高端和牛、谷飼牛肉佔比顯著提升。
澳洲肉商馬克指出:「中國不僅是買『替代品』,更是在優化供應鏈 —— 澳大利亞穩定的質量和可持續的供應,讓我們成為長期可靠的合作夥伴。」
澳大利亞肉類及畜牧業協會的分析師指出,澳大利亞牛肉產業的優勢在於嚴格的質量監管體系,這使得其牛肉在品質和安全性上更受消費者信賴。
正如加勒特所說:「我更信任澳大利亞的監管方式,他們似乎更注重質量和安全,而非單純追求利潤。」
美國的關稅大棒,最終砸向了自己的腳。
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額達 16 億美元,中國是其第三大市場;而關稅實施后,美國肉類加工廠的對華訂單銳減,超過 200 家企業失去中國註冊資格。
更諷刺的是,美國消費者正在為政府的任性買單 —— 麥當勞等快餐巨頭依賴的澳洲牛肉 Patty,因關稅導致成本上漲,最終將轉嫁到每個漢堡的價格上。
反觀中國,這場 「貨架革命」 暴露出其市場的強大韌性。
當全球供應鏈遭遇衝擊,中國用 「多元化」 破局:既可以加大從澳大利亞、巴西的牛肉進口,也能通過國內產能提升穩定市場。正如加勒特的中國朋友所說:「如果美國總想用關稅『卡脖子』,那我們就找更可靠的夥伴。」
總之,一包澳大利亞牛肉的出現,折射出的是 過去一個月以來「去單一化」 的全球貿易新趨勢。當美國試圖用關稅製造 「分裂」,中國市場用開放和多元給出了回應 —— 沒有哪個國家能靠 「脫鉤」 獨善其身,而真正的競爭力,藏在每個消費者的選擇里。
對澳大利亞而言,這是一次 「天時地利人和」 的機遇,但若想抓住中國市場的長期青睞,仍需堅守品質與誠信。
對美國而言,或許該聽聽這位在中國的本土網紅的實話:「傷害別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承受得起代價。」
雖然中美雙方於5月12日正式發布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互降關稅,且暫緩90天實施加征關稅,但過去一個月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已不可逆。
*以上內容系網友FindAus自行轉載自發現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