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368元】她放棄白領,搬磚翻盤:在澳洲工地,我站著賺錢,沒人讓我跪著感恩凌晨六點,天還沒亮,小葉已經背起工具箱,踏上去往工地的路。灰塵、瓷磚、反光衣,還有寒風中的水泥味,這就是她如今的日常。
這位女士最近被刷上了多個中國社交媒體平台熱搜…
她是28歲的河南女孩,大學畢業,曾在國內做過電商客服,也直播帶貨。工作不算差,但內卷、低薪、沒盼頭。她說:「在辦公室,我是隱形人;在工地上,我是真正的人。」
01|工地上的自由人生,一天賺1368元
現在的小葉,在澳洲悉尼的一處建築工地干「勾縫」——也就是給瓷磚之間填縫。
這份工作,技術含量不高,體力強度適中,但收入卻出奇地可觀:最低200澳元一天,接到熟人介紹的單子,能拿到300澳元,摺合人民幣超1300元。收入當天結算,不畫餅,不欠薪,不內卷。
她說:「這份工作讓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靠雙手掙錢。」
哪怕是彎腰搬磚、灰頭土臉,她也樂意,「在這裏,沒人要求你感恩戴德,干滿八小時,工資立結,就是尊重。」
她清楚這不是理想主義烏托邦——
晒傷、腰酸、體力透支、和各種膩人的粉塵。但和國內格子間的996比起來,她覺得自己終於喘過氣來。
她也在做自媒體,
記錄自己的打工生活,
粉絲已經過萬。
她清醒地知道,自己在用體力換時間,用時間換流量——不是夢想,是生存策略。
這就是當代青年:不是不努力,而是選擇一個能看得見希望的方向努力。
也許你看不上她的工作,但你一定羡慕她的狀態,你可以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要跑去工地「擦縫隙」;
但你不能否認——她現在的每一分錢,都是靠雙手掙來的,每一口飯,吃得心安理得。
她沒在辦公室里刷存在感,也沒在KPI里掙扎;她不靠人脈,不拼爹媽,不等風口。
她只是每天早起,干滿八小時,然後掙到足夠體面的工資,不被任何人擺布。
有些人看到最近的新聞,頓時眼前一亮:「一天1000澳元?年薪百萬?那我還費勁念書幹嘛?不如直接上工地!」
聽起來像句玩笑,但翻開評論區你會發現:「想出國打工」、「推薦靠譜中介」、「藍領逆襲」這樣的詞彙,早已頻繁登上熱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認真把「海外體力勞動」視為一條現實又不失體面的出路。
畢竟在澳大利亞,只要肯干,哪怕是在工地砌牆刷灰,也有機會開上皮卡、住帶泳池的獨棟住宅,比國內很多在寫字樓里做PPT、剪短視頻的白領生活質量還要高。
但冷靜一下,這種「搬磚賺大錢」的敘事,是大多數人的機會,還是少數人的奇迹?
02|藍領≠低人一等,澳洲搬磚為何成「香餑餑」?
「澳洲藍領收入完爆白領」,這並非空穴來風。數據顯示,目前澳洲建築類藍領工人平均時薪在40澳元以上,有經驗者甚至能拿到60-70澳元。
一個合格的瓷磚鋪設工、砌磚工、焊工,年薪輕鬆超10萬澳元。
背後原因是澳洲的「計件工資+合法保護」制度:你干多少拿多少,不能拖欠,不能打折,還必須繳稅交保。
相比之下,不少國內的「白領」收入穩定卻低於藍領;工作時間長,績效考核壓人,又無晉陞通道。你寫一萬字方案,對方一句「改一下」,你得通宵加班;但在工地上,砌完100塊磚,就是實打實的回報。
這種穩定、可見、透明的勞動關係,也讓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人生路徑—哪怕是體力勞動,也可以是體面人生。
03|不是逃避,而是主動選擇
當然,搬磚不代表簡單暴富。你想日薪300澳元,得有一定的技術積累、語言溝通能力,還要克服環境壓力和孤獨感。
但這不是逃避的借口。
小葉說,她每天工作完,會去超市搶打折菜,周末做視頻記錄打工生活,想攢夠錢以後去讀個TAFE證書;她不靠家裡,不刷學歷,不打感情牌。她只是想靠自己,賺一份踏實錢,活出清醒的自己。
她說:「我沒有成為『女強人』,但我過得通透、自由。每一分錢,掙得光明正大。」
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04|「搬磚女孩」的背後,是一群走出舒適圈的人
在澳洲,像小葉這樣的「體面藍領」越來越多:· 有的女孩在水電工崗位上月入過萬;
· 有的男孩在屋頂鋪瓦兩年後自己接單;
· 有的人原本在國內是攝影師、教師、程序員,卻在澳洲選擇了倉庫、快遞、建築等行業,反而找回了對生活的掌控感。
他們不是「逃離」,而是在「選擇」。
你可以質疑他們為什麼不留在國內,但你也要承認——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賽道。
結語|願你也找到自己的「勾縫人生」
在國內,做藍領,常被視為「沒本事」;而在澳洲,做藍領,也可以是「過上體面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小葉的故事只是無數普通人的縮影。她沒活成「別人家的孩子」,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人」。她的選擇,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但她告訴我們:人生的賽道從來不止一條。
只要你肯蹲下幹活,就能挺起腰桿生活。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