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短視頻平台頻繁給我推送瘋狂英語李陽的視頻。
視頻中的李老師依舊自信滿滿,彷彿已經徹底擺脫了幾年前因「家暴」事件所帶來的輿論陰影。
他現任的「孔子後人」妻子也頻頻出鏡,在屏幕中熱烈探討著如何復興中華傳統文化。
難道現在李陽不再教英語了嗎?
看著李陽個人主頁的一個個炸裂視頻標題,我陷入了沉思。
作為第一波靠吃互聯網流量賣課變現的個人IP,瘋狂英語李陽的名號在十幾年前的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
作為當代互聯網行為藝術鼻祖,李陽老師對於通過暴論吃互聯網黑流量的理解,絕對可以說是宗師級別。主打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繼續憂,既憂國,又憂民。
李老師的金句帶著古早互聯網特有的氣質,從語言、民族、到性別與命運,雖然也曾經有過左右腦互搏,但是大多數時候也算是觀點鮮明,獨樹一幟,其境界可比現在單純為了炒作而炒作的網紅們高了不知道多少個層次。
上世紀90年代末,英語熱潮開始在全國升溫,彼時的中小學課本和應試製度普遍偏重筆試與填空,口語教學幾乎是荒地。
而李陽,當時作為一個靠不斷補考才勉強通過英語四級的大學生,卻通過一套「自創」的口語學習法一步步逆襲成為了廣東人民廣播電台最受歡迎的英語播音員。
李陽的這套方法沒有複雜的理論支撐,完全是他在反覆失敗中摸索出的經驗總結,大聲朗讀,反覆跟讀,逐句模仿,直到自己的舌頭和耳朵都適應為止。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大聲朗讀,切忌不要害怕「丟臉」。
於是,「熱愛丟臉」成為了日後他創立「瘋狂英語」的核心概念。
進入21世紀初,正趕上中國成功申奧、正式加入WTO,外企大批湧入,出國留學也逐漸成了許多家庭的新目標。英語這門語言,第一次被這麼廣泛地貼上了「改變命運」的標籤。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李陽順勢而起。他抓住了國人對英語焦慮的風口,把「瘋狂英語」變成了一款現象級的教育產品。從課本、磁帶、光碟、講座,再到全國巡迴演講、英語夏令營,他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
當時的「瘋狂英語」火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在二十年前,「瘋狂英語」就是全國最流行的英語學習法。
大街小巷的報刊亭和書店裡擺滿了「瘋狂英語」系列讀物,標誌性的高舉雙手大聲吶喊,再配上背景里「學好英語,佔領世界」,「不要讓祖國失望」這種染滿了雞血的魔幻標語,在那個年代可真是忽悠住了一大群人,甚至有好多學校都爭著搶著請李陽去做演講。
照李陽自己的說法,他當時和三億中國人都面對面交流過,一個小時賺的錢就能建一座希望小學。
李陽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他完美地利用了自身極強的演講天賦,把「學英語」與「賺錢」「成功」「愛國」這些關鍵詞深度捆綁。
他的演講過程中,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罵外教」。他經常當著台上外教的面,用中文對學生說:「要利用外國廉價的勞動力,外國人沒什麼了不起。」頗有十幾年後,麗麗連麥拷打女家人的英姿。
在故宮太廟,在長城,在各大中小學,面對上萬人時,李陽也照樣大喊:「從小教育你的小孩,學英語的目的就是兩個字——Make!Money!」
「如果不去奮鬥,你首先就對不起你的爸爸媽媽,你就是一個人渣子。」
「打擊我吧!讓我成為真正的人,成為人生戰士,成為國際戰士,成為英雄。」
這種口號在當時甚是成功,讓「瘋狂英語」成為了毫不遜色于同時代新東方的教育巨頭。李老師顯然也享受成為這樣一名英語佈道者,站在舞台上指揮萬人齊聲喊出「I can do it」,這場面非常像是在領導一場群眾運動。
李陽在紀錄片導演張元為他拍攝的紀錄片《瘋狂英語》中也曾毫不避諱地表示,他有一部喜歡的電影叫做《意志的勝利》。這是一部納粹紀錄片,主要記述的就是1934年的帝國代表大會上,希特勒如何用蠱惑人心的演講帶領德國人走向勝利。
於是,一個當年英語四級靠著補考才過的青年,最後也站上了萬人體育場高喊口號,用演說成為了全中國吼得最響的英語教父。
王朔曾經評價過李陽,這位「英語教父」的演講更像是一種煽動,如同一種古老的巫術,把一大群人集中,僅僅靠嘴就可以讓他們激動起來,就能在現場產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
「教父」這個詞之於李老師,指得不只是英語教父,更是字面意義上的「叫父」。
李陽老師非常熱衷於在演講現場認些乾兒子和乾女兒。在2017年的時候,李陽在演講現場收了一個來自山區的乾兒子,他不僅在現場模仿起人家的口音,還模仿豬叫。
最後他一把攬過這個新的「乾兒子」,說:「我喜歡收一些智商比較低的人,這樣才能感覺出他的變化,加油。」
面對乾兒子,李陽極盡羞辱,面對自己的親閨女和親老婆時,李老師也保持住了一視同仁的人設。
2011年,李陽的美國籍妻子Kim公開在微博上爆料遭遇長期家暴,並貼出多張滿臉瘀傷的照片。這條微博迅速在網路上引發巨大轟動,一石激起千層浪。
面對指控,李陽最初選擇否認和沉默,但隨著媒體調查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不斷發酵,他最終不得不出面回應,承認「曾對妻子動手」,並表示這是「中西文化差異造成的衝突」。
「我只是做了一個中國男人都會做的事。」這一解釋不僅沒有平息風波,李陽對於中國文化的這一頂級理解反而進一步引發了大眾的憤怒和嘲諷。
隨後法院判決確認其家暴事實,Kim獲得了離婚和女兒的撫養權。而李陽,也從此徹底跌下了公眾人物的神壇。
而這起醜聞帶來的衝擊遠不止於個人形象的崩塌。
早在2006年,新東方已成功赴美上市,風頭正盛的瘋狂英語也在五年後啟動了上市計劃。
但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家暴事件爆發,所有上市計劃也一夜之間擱淺。
隨後,李陽嘗試了很多次的復出,他在家暴門爆出后登陸了很多的電視節目進行演講,試圖用詭辯為自己的行為做出辯護。
但是最後,除了被金星暴罵一頓,也沒有吃到任何的好果子。
多年過去,如今的孩子們早已忘記了「李陽瘋狂英語」這個名號。
這逼得李老師不得不學會了新時代的發聲方式——短視頻直播。
作為中文互聯網炒流量的鼻祖級人物,李陽老師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在吃黑流量這塊,那也是手到擒來,輕車熟路。
在短視頻平台上,李陽繼續主打一個正能量愛國教育家的人設,畢生心愿是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教育強國,把美國、英國全部踩在腳下。
李陽老師還是一個有國際視野的教育家,多次在視頻中體現了自己民族多樣性的觀點。
一提到遊戲,李陽老師更是恨得牙痒痒。他曾多次提議,要用打擊毒品的力度來禁絕遊戲產業,主張將遊戲機和整個遊戲行業,與販毒罪「等量齊觀」。
去年黑神話悟空大火的時候,李陽老師也是激烈點評,恨不得立刻去把黑神話悟空的製作組遊戲科學的工作室給搗毀了。
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李陽老師的寄語也非常直接。
「一千多萬既沒有強健體魄,又沒有良好的習慣,又沒有遠大志向,一千萬殘缺不全的人。」
與眾多自戀的人類高質量男性一樣,李陽老師也將多生孩子作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只不過在這一點上,李陽顯然比馬斯克之流更加高一個境界,因為李陽老師生孩子是為了延續中華民族的優秀血脈,甚至絲毫不在意是不是自己播的種:
這一席話語出驚人,直接給訪談主持人聽傻了,於是問道:「哪天你兒子一生出來結果是個老外,那不是戴綠帽子了嗎?」
而咱們李陽老師是這麼回答的:
除了在節目上對「愛」這個詞大抒己見外,李陽老師對金融資本市場也能點評一二:李陽老師總是能在「事實」和「邏輯」中間選擇一個流量最大的說法。
毫無疑問,這便是老藝術家實力的體現。
如今李陽老師在短視頻平台靠著抽象言論翻紅,與其說是「復出」,不如說是「回歸老本行」。
作為一個吃黑流量吃到飛起的大宗師,他對輿論風口的把握,對觀眾情緒的調動,再配上有幾十年功力的輸出方式,完美契合了短視頻時代「爭議即流量」的鐵律。
「熱愛丟臉」這四個字曾經是瘋狂英語的核心學習概念。
從萬人體育場喊英語,到短視頻里搞抽象,李陽的一生,幾乎就是「熱愛丟臉」這四個字的極致演繹。
不可否認,李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也是一個天賦異稟的演說家,他的出現曾讓不少中國人告別了Chinglish不敢開口講話的窘境,也讓很多來自小城市的學生第一次擁有了學習英語的自信。
可惜的是,這種「丟臉精神」後來被他運用得太過嫻熟,逐漸從一種打破羞恥壁壘的語言教育理念,異化成了製造爭議、博取眼球的流量工具。
他把丟臉變成了表演,從此在網路時代遊刃有餘,越罵越火。
而當觀眾終於開始分不清李陽究竟是在真正表達觀點,還是在進行一場諷刺現實的行為藝術時,他就已經超越了英語教父的角色,成為了又一種真正的互聯網奇景。
果然,所有藝術的盡頭都是抽象。
設計/視覺:Lvv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青年橫財發展會,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