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外賣暴增7.8%!留子們賺「刀樂」的兩條路

兼職, 暴利與暴雷僅一線之隔!

九號台新聞7月3日報道,隨著外賣APP席捲全澳,聰明的餐廳老闆們正迎來一場利潤狂歡。

西太平洋銀行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澳外賣消費暴漲7.8%!

South Dowling Sandwiches的老闆Avi Labi笑得合不攏嘴:「我們店現在成了外賣員的熱門據點,平均每天200單外賣!」

銀行數據分析揭開了更驚人的秘密:接入外賣平台的餐廳,平均比未接入的同行多賺10萬營業額。

(圖片來源: 澳洲九號台新聞)

儘管Uber Eats等平台抽成高達30%,Labi仍表示:「現在50%的業務來自外賣,擴大的客源完全能覆蓋成本。」

嗅到「刀樂」氣息的留學生們,大腦開始飛速旋轉——送外賣還是搞私廚?

車輪上的「刀樂」 | 送外賣成留學生新寵

在悉尼街頭,中國留學生騎著電動車穿梭的身影越來越常見。

這份工作以其靈活時間與可觀收入,迅速俘獲了眾多學生的心:David(,從業2年): 「時薪輕鬆$35,沒什麼壓力,按顧客要求做就行。」 學業之餘的這份兼職,讓他錢包學業兩不誤。

張同學(研究生,從業2個月):「同樣時薪35澳元左右,還能鍛煉英語口語,性價比很高!」 這份工作為他打開了接觸當地社會、提升語言的大門

Bert(新手外賣員):「剛開始一小時可能只掙15澳元,路線不熟耽誤時間。」 但他依然樂此不疲:「以前壓力大就散步,現在送外賣既能散心又能賺錢,雙贏!」

更有人分享「暴利」經歷:在悉尼僅靠步行送外賣,5天接單31次,狂賺1152澳元! 平均每天6單,配送距離適中,邊鍛煉邊賺錢。

這位同學直言:在悉尼送外賣,減肥又賺錢!

平台人性化政策更是錦上添花:餐品丟失、損壞或顧客長時間等待取消訂單?損失由餐廳承擔!

送達后5分鐘無人取餐?可放置門口離開。

10分鐘仍無回應?外賣員可自行處理餐品。

步行達到一定里程或時間?有額外補貼!訂單數達標?還有獎勵!

廚房裡的「雷區」 | 私廚,危險的「美味」生意

對家鄉味道的思念,催生了另一種「商機」。

不少留學生小號一開、Logo一設計,朋友圈便成了「私廚」戰場。微信接單、支付寶收款,老客還能享受送貨上門。

表面看,顧客解了鄉愁,掌勺的賺了生活費,似乎「雙贏」。然而,這份「雙贏」背後,隱藏著足以摧毀留學生涯的巨雷!

蒙納士理事會工作人員斬釘截鐵:私廚外賣在澳洲絕對違法! 處罰力度令人心驚:未經衛生許可烹飪出售食品?罰款2050至20500澳元!

以明知不安全的方式處理食品?個人最高面臨2年監禁+10萬澳元罰款!

公司違法?罰款可高達50萬澳元!

留學生涉案?極有可能被吊銷簽證,遣返回國!

這絕非危言聳聽:

2014年美國: 華人餐館眼紅留學生微信甜點生意,向移民局舉報,導致三十多名中國留學生被抓並遣返。

澳洲本地: 媒體曾卧底調查名為「買得起的海鮮」的微信群(120名成員),群主售賣30多種食品。記者假意購買水餃,直接上演「人贓並獲」。

點餐「避坑指南」 | 當心看不見的「幽靈廚房」

外賣行業的狂飆突進,還催生了監管盲區 ——「幽靈廚房」(或稱「黑廚房」)。

它們興起於疫情期間,僅通過社交媒體和外賣APP運營,沒有實體店面供消費者光顧或監督。

食品安全局代理首席執行官Andrew Davis直言:「找到它們非常困難。傳統餐廳在明處,但這些幽靈廚房可能藏在民宅、工業區或共享空間里。我們知道它們存在,卻難以定位。」

(圖片來源: 《每日電訊報》)

這些隱匿運作的廚房,食品安全隱患極大:加工環境無從知曉, 監管視線難以覆蓋, 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

圈圈提醒: 點外賣時,務必選擇你熟知、有正規實體店面的餐廳! 對來源不明、僅存在於外賣平台上的「新店」保持警惕。

圈兒姐結語

留學在外,「刀樂」雖好,但也要考慮風險!

送外賣,用汗水和時間換取合法報酬,是值得考慮的兼職選擇。它鍛煉人,也帶來收入,但務必注意人身安全; 而私廚則是行走在法律的懸崖邊緣。

面對機遇與誘惑,真正的「聰明留子」懂得權衡利弊,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施展才華。

畢竟,留學的主線任務是學業與成長,平安、合法地度過這段珍貴時光,比任何「快錢」都重要。

*以上內容系網友FindAus自行轉載自留學圈,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