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unnings正式將人工智慧系統引入招聘流程,加入了Woolworths、Qantas、Starbucks等多個大型連鎖零售企業的行列。
這一舉動引起了廣泛關注。AI招聘聽起來好像是更「省事」了,但實際體驗究竟如何呢?
據了解,這套系統來自一家名為Sapia的科技公司,其總部位於墨爾本,由前人力資源高管Barb Hyman創辦。
Sapia的AI招聘流程分為文字聊天和視頻問答兩部分,系統會根據標準化問題評估候選人,從而篩選出進入下一輪的潛力股。
它確實很高效——根據Sapia提供的數據,使用該系統的企業平均每周能節省20小時招聘工作的時間,整體招聘周期也縮短了一半。
Bunnings在介紹這一系統時特別提到,這其實和傳統電話面試差不多,只不過可以「隨時完成、反覆編輯答案」。
系統一般會給出5個問題,大多數人能在30分鐘內完成。
對沒有相關技術設備的申請者,Bunnings也承諾可以安排其他方式完成同樣內容的面試,力圖保證公平和包容。
聽上去似乎還挺人性化,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招聘專家Tammie Ballis就公開表示擔憂:AI在招聘流程中的使用「非常去人性化」,尤其在大型連鎖企業里,求職者「更像是一個號碼,而不是一個人」。
「我建議想找工作的朋友,別碰那些大品牌了。在中小型企業里,你反而更可能獲得一場真實、有溫度的面試。」
不少網友也表達了不滿:「如果他們真對你感興趣,一定會和你面對面聊,而不是用這種冷冰冰的AI!」
「再過不久可能會有人開始賣『AI面試高分答案』,就和現在搞SEO一樣。」
不過,Bunnings也沒有完全把主動權交給AI。
他們的首席HR Damian Zahra出面回應,稱AI只是早期初篩的一部分,後續仍由「內部招聘專家團隊」負責人工審核和面對面面試。
他強調:「我們每年收到來自各個群體的大量申請,有學生,也有退休人員。AI只是幫助我們統一起點,確保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
總之,支持者認為AI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還能減少人為偏見;
反對者則擔心技術背後隱藏著的是對人類情感的冷漠和機器化的判斷。
在求職者越來越多、企業資源有限的當下,AI招聘也許是大勢所趨。但「技術為人服務」而非取代人類判斷,才應該是最理想的終點。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吃喝玩樂,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