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最溫和的癌症」,20-30歲年輕人已成高發人群!第4個誘因太意外→

最近,甲狀腺癌又上了熱搜。根據《2025版市體檢人群抽樣健康報告》的內容,甲狀腺癌成北京市體檢人群隨訪確診癌症中佔比最高的癌種,高達48.08%。

甲狀腺癌為什麼越來越多了?下面是內分泌方面專家的解答。

圖源:新京報

甲狀腺癌

為什麼越來越常見?

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篇名為《全世界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狀況:GLOBOCAN對2020年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估計》的研究指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許多國家和地區中都有所上升。

另一篇關於《甲狀腺癌死亡率和發病率》的全球綜述也表明,1960年以來,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男女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都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如果保持這種增長的趨勢,到2030年,甲狀腺癌很可能成為第四大常見癌症。

1960年至2007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男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的總體趨勢呈明顯上升,圖源:參考文獻[4]

1960年至2007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的總體趨勢呈明顯上升,圖源:參考文獻[4]

同時,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還呈現出兩個明顯特點: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2020年新確診的女性和男性甲狀腺癌患者分別有44.9萬例和13.7萬例,全球人群女性和男性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分別為10.1例/10萬人和3.1例/10萬人。

年輕人,尤其是20~29歲的小年輕,甲狀腺癌發病率較高。

2012年至2016年青少年和青壯年主要癌症類型的病例分佈(%),圖源:參考文獻[5]

那為什麼甲狀腺癌會越來越多,並盯上年輕人呢?這可能跟超聲等影像檢查的廣泛開展和檢查頻度增加有關。不少研究認為這種增加很可能跟疾病診斷技術的方式的改進有關。畢竟,以前甲狀腺結節基本只能靠手摸,檢出率大概只有3%~7%,而現在B超精度大大提升,即便是兩三毫米的小結節也無處遁形,檢出率可以達到70%以上。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水平的改善,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單位或自發的體檢里往往就包含有甲狀腺的B超。做檢查的人多了,甲狀腺癌的檢出也就多了。

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在穩步下降

儘管全世界範圍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逐年提高,但慶幸的是,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其實一直在穩定下降。這個角度來說,甲狀腺癌可以說是「最溫和的癌症」。

1970年至2012年,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男性甲狀腺癌死亡率穩定下降,圖源:參考文獻[4]

1970年至2012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女性甲狀腺癌死亡率穩定下降,圖源:參考文獻[4]

甲狀腺癌分為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癌、嗜酸細胞癌、分化型高級別甲狀腺癌、甲狀腺低分化癌、甲狀腺未分化癌和甲狀腺髓樣癌。它們都是起源於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

不要一聽「惡性腫瘤」就覺得死亡率高,雖然這些名字里都帶癌,但好在大多數都還比較溫和,預后較好。

在甲狀腺癌中,乳頭狀癌最為常見,佔全部甲狀腺癌的85%~90%。它長得慢,惡性程度低,5年生存率高達97%,因此也被戲稱為「懶癌」「幸福癌」。需要小心的是甲狀腺未分化癌,它是兄弟幾個中最為凶「惡」的。

預防甲狀腺癌,如何做?

想要預防甲狀腺癌,就要先了解甲狀腺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01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目前引起甲狀腺癌最明確的危險因素,輻射時間越長,年齡越小,致病率越高。有學者對10萬多名原子彈爆炸事件倖存者隨訪發現,核輻射造成甲狀腺癌發病的風險增加了1.28倍。

02碘攝入

目前關於碘與甲狀腺癌發病的關係存在比較大的爭議。一些國家和地區實施加碘鹽政策以來,甲狀腺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但我國甲狀腺腫瘤的總發病率基本不變。也有研究認為,適量多攝入含碘食物並不會誘發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甚至可能起保護作用。

03甲狀腺疾病史和家族史

如果本人有甲狀腺疾病,那後續得甲狀腺癌的概率就會比別人高。很多甲狀腺癌發病前可能患有甲亢,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等。後者指的是,家裡人有甲狀腺癌,後代中招的概率會比別人更高。

04心理和社會因素

如果說前幾條還不是人人都有,那這條跟在座的絕大多數人有關了。有研究發現,經常感到有壓力的人患甲狀腺癌的危險性是壓力較小者的2.127倍;愛生悶氣的人患甲狀腺癌的危險性是不愛生悶氣者的3.429倍。

換句話說,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減壓,生活不易要學會放過自己。

圖源:AI生成

除了避免上面的致病因素,大家日常還要注意合理和健康飲食。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身心疲勞,保持心情愉悅,還能增強免疫力,遠離各種腫瘤和慢性病的發生。

*以上內容系網友Max說自行轉載自科普,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