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老闆自認骨子裡是農民 資金多存銀行
坐擁全國儲量近三分之一煤炭資源的山西,其蘊藏的民間財富能量也同樣驚人。受此誘惑,私人銀行、外資銀行、券商、信託等各類金融機構紛紛聞風而至,試圖分享山西民間財富管理的盛筵。
與西部普遍面臨金融資源匱乏的窘況不同,近年山西金融資源的配置似乎有些「擁擠」——四家私人銀行比肩而立、證券營業部遍布大街小巷,各類民間融資公司更是遍地燎原。
然而,讓上述財富掘金客略感困惑的是,山西富人的理財觀念仍十分保守,現金及存款仍是其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式。更令人憂心的是,近年晉商資本外流的傾向有所加劇,其流向仿若「夜幕下的行軍」,儘管體量龐大,但卻難覓蹤跡。
在煤炭整合「后時代」,遭遇轉型之惑的晉商資本,如何勸導其重回山西?面對山西民間財富的投資困惑,當地財富管理行業如何打破這一「堅果」市場?正成為當地金融機構乃至政府部門所面臨的棘手考驗。
萬億民間財富盛筵
來自山西的一項官方數據顯示,僅從煤炭行業釋放出的民間資本就有6000億元左右,而德意志銀行一份報告則大胆預測可能「超萬億」。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上世紀50年代末由郭蘭英演唱的《人說山西好風光》至今仍在山西傳唱。
呂梁,這座地處山西中西部、呂梁山脈深處的秀美城市,也因土地貧瘠和交通不便,而成為遠近聞名的國家級貧困地區。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當地探明巨大煤炭儲量后,呂梁,這座此前甚少為外界關注的偏僻小城,迅速崛起為財政收入僅次太原的山西次富城市,而在同一條煤炭帶上,還有陝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600295)等新晉富裕城市崛起。
11月一個普通的交易日時間,記者來到位於呂梁市濱河南路的大同證券營業部,這是一家開業僅兩年的營業部,相比河對岸另一家券商營業部陳舊的設備,這裏啟用了大屏幕的電腦顯示屏,儘管修葺一新,但前來交易的客戶卻屈指可數。
與營業大廳門庭冷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家券商所代銷的信託產品卻異常火爆。儘管單隻產品的申購門檻最高可達300萬元,但經大戶們的口口相傳,很多信託產品常常在幾個小時就售罄。
「呂梁的富人超過你的想像,都是這兩年因煤炭起家的。」當地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
事實上,呂梁只是山西依靠煤炭迅速致富的一個縮影。在過去多年中,山西煤炭業的民間資本一直超過國有資本,而在上一輪煤炭價格飆升行情中,山西的煤老闆們,源源不斷地將暗藏在地層深處的「黑金」變現為滾滾財富。
今年5月,山西對外宣布歷時兩年的煤炭整合宣告結束,至此,昔日數萬家煤炭企業已整合至130家,70%煤炭已實現規模化和國有控股,而在這一過程中,昔日的「煤老闆」也獲得價值不菲的現金補償。
來自山西的一項官方數據顯示,僅從煤炭行業釋放出的民間資本就有6000億元左右,而德意志銀行一份報告則大胆預測可能「超萬億」。
「保守估算,這筆資金也將達到4000億~5000億元人民幣。」談及整合后煤老闆們的「補償」,北京新晉商協會會長李建國對記者表示,如今煤老闆們已難尋以往煤炭行業的高收益,這筆巨額財富何去何從值得外界關注。
山西富豪群體數量有多少?有何特徵?在山西新晉作家老五《煤老闆自述三十年》一書中這樣描述:第一代煤老闆以前多是當地的「破落戶」,後來被逼上梁山才搞煤礦,儘管成了百億老闆,但骨子裡仍覺得自己是個農民。
而根據胡潤百富統計,截至2010年底,山西有億萬富翁1250人,排名全國第十位;而千萬富翁有14000人,排名全國第13位。據其描述,這一群體多出自資源領域,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約1萬人可成為私人銀行潛在客戶。
「擁擠」的財富掘金客
「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想出去。」——山西財富管理市場猶如錢鍾書筆下的「圍城」,已進入的財富管理機構在苦尋市場機會,更多尚未進入的財富管理機構仍在伺機進入,試圖分享山西財富管理的「盛筵」。
「一進私人銀行部,高山流水的人造景觀便映入眼帘,四周陳列的儘是古董和名畫,茶几是紅木的、檀木的或花梨木的,茶杯是水晶杯的……」來自山西平遙的一位「煤老闆」向記者描繪了他初進私人銀行的見聞。
在嗅察到山西巨量民間財富機會後,各家私人銀行部門已開始加速布局山西市場,目標均對準山西「富人」群體。據了解,在晉私人銀行相互效仿開設類似上述的私人會所,專屬VIP客戶可通過地下停車場的專屬電梯直達會所。
「全國各省中,山西的經濟總量不很靠前,但是山西特別是太原,是中部地區富人集聚區。」談及開設私人銀行的原因,民生銀行(600016)太原分行行長歐陽勇坦言,山西經濟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富裕階層的財富管理方式也會發生深刻變化。
2009年12月23日,中國民生銀行太原分行私人銀行亮相太原,目標鎖定1000萬元以上的大客戶,這也是該行繼北京、上海、南京、福州之後,設立的第五家私人銀行部,可見山西市場在該行的戰略意義。
緊隨其後,光大銀行(601818)、工商銀行(601398)、交通銀行(601328)等多家銀行相繼在山西設立私人銀行,均將潛在客戶鎖定在「僅萬餘人」的山西富人群體,在其看來,山西富豪缺少股權投資、私募基金等現代金融知識,而這恰是其發力的「空白點」。
「其實各家私人銀行的業務大同小異,而山西富豪就那麼多人,其中還有不少富豪出於隱私的考慮,捨近求遠到北京、上海等地開戶去了。」上述平遙「煤老闆」對記者抱怨稱,山西財富管理市場遠非想像中「遍地黃金」。
與面向「金字塔尖」山西富豪私人銀行相比,券商、銀行理財等金融機構則更能覆蓋更多的財富人群。位於太原市府西街69號的山西國貿中心附近,則是不少全國性金融機構駐晉總部的聚集地。
成立於2010年年初的滙豐銀行太原分行及卓越理財中心,是進入山西的首家外資銀行,正位於國貿中心一層東側的顯要位置。相比私人銀行最低800萬元起的門檻,該行將理財客戶定位為50萬元。
據滙豐銀行太原分行行長鄺萬成介紹,太原分行個人金融服務以「卓越理財」為主。客戶在「卓越理財」賬戶月內日均總額在50萬元或以上,即可免費享受一對一的專屬服務和系列增值服務。
在國貿中心附近,記者剛走進當地一家證券營業部,一位衣著筆挺的客戶經理便走向前來,推薦其自製的「薦股」產品。而當記者表明來意后,他立即流露另一番表情,「你都看到了,市場低迷,今年生意很難做!」。
據這位客戶經理介紹,他當初進入證券公司時,原以為山西人不缺錢,在投資方面也會大手大腳,但進來后才漸漸知道,山西人投資理念相當保守,「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已經深入人心了,但當地人對股市還是有些敬畏。」
不過,近期前來開戶的人並不少,但他們開戶很多並非為了炒股,而是藉助券商平台購買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說服客戶的過程同樣「費勁周轉」,原因是即便是同一種理財產品,客戶寧願相信銀行,也不願意相信券商。
無獨有偶,當地另一位券商經紀人也對記者表述了同樣苦衷——「很多券商和你的想法一樣,認為煤老闆的資金是在山西開展業務的富礦。來后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相比位於國貿中心的眾多金融機構,位於太原市并州北路143號的國泰君安太原營業部並不起眼,但卻是進入山西較早的幾家老牌券商之一。
營業部總經理肖波浩對記者抱怨稱,太原本地的券商競爭已經非常飽和了,「好開發的已經開發了,不好開發的還在那裡,歸根結底是因為股市缺乏賺錢效應,現在有錢人大多對股市敬而遠之。」他說。
以山西某本地券商為例,其去年的經紀業務傭金平均水平還維持在1.0至1.2%之間,而隨著更多外地券商的擠入,現在的平均傭金率已經跌至0.8%附近。
「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想出去。」——山西財富管理市場猶如錢鍾書筆下的「圍城」,已進入的財富管理機構在苦尋市場機會,更多尚未進入的財富管理機構仍在伺機進入,試圖分享山西財富管理的「盛筵」。
晉商資本外流之惑
近年來當地富人所呈現出的資本外流傾向,則不僅令當地金融機構倍感困惑,甚至也讓當地政府高度警惕。
事實上,財富掘金客在晉遭遇瓶頸的背後,則是山西人理財觀念的保守。據福布斯此前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白皮書》顯示,與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富豪熱衷另類投資相比,山西富人偏愛現金、存款。
以呂梁市離石區為例,當地居民儲蓄存款總額超過100億元,然而股市保證金存量僅為4億元,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對此,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指出,相比鄂爾多斯和溫州資金內循環模式,山西和陝北屬於民間資本外流型地區,隨著煤炭企業被整合,部分套現的煤炭企業主再沒有源源不斷的煤炭收入,也使其投資變得格外謹慎。
而在滙豐銀行太原分行行長鄺萬成印象中,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富人,山西富人的理財意識比較傳統,很多人把大量資金存進銀行,還是活期的。但他們的理財觀念卻又很「豪邁」,前者非常在意收益上的微小差異,而山西富人則認為只要收益比存款強就行。
對於上至山西富裕階層,下至普通百姓的謹慎理財觀念,當地業內人士也有另一番理解。國泰君安太原營業部總經理肖波浩將其解釋為「羊群效應」——往往一個人開戶賺錢了,他身邊的朋友也會跟著過來開戶。前兩年山西人流行去海南買房,這一效應也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
山西人對股市、樓市等投資行為的「羊群效應」,實際上也是對「賺錢效應」集體無意識反應,即市場中常見的「追漲殺跌」行為,從根本上說,是缺乏對投資標的未來趨勢的獨立和理性判斷。因此從這層意義上講,相比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山西理財觀念至少要慢五年。
如果說當地人投資理財觀念相對保守,亦可以解釋為當地理財市場潛力巨大的話,那麼近年來當地富人所呈現出的資本外流傾向,則不僅令當地金融機構倍感困惑,甚至也讓當地政府高度警惕。
今年7月下旬,高和資本聯合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在迪腫什と岷獻時臼諧〉牧α渴迪腫汀?/p>
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副行長郭保民則建議,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使更多民間資本通過正規金融渠道實現保值增值,積極發揮小額貸款公司等非主流金融組織作用,給民間資本以合法出口,引導其進入實體經濟。
據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和山西金融辦聯合調查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山西民間融資規模接近1300億元,占各類民間資本總和的1/8,與占貸款餘額的比例大致持平。民間借貸如此火爆的背後,則是當地民間財富資金的活力所在。
「山西煤老闆,必將隨著時代的發展最終淡出歷史舞台!」今年5月,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一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表示,山西的資源型企業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要有脫胎換骨的變化。
在煤炭整合大勢所趨下,晉商轉型已成普遍共識。問題是,晉商群體如何轉型?巨額財富投向何處?卻也是擺在晉商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民生銀行太原分行私人銀行總經理黃海贇看來,煤炭資源整合后,山西眾多煤企老闆遇到了「拿著錢賺不到錢」的現狀,對於這些富豪,銀行提供的理財服務並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如何讓他們的資產在山西的轉型發展中合理配置,實現其財富的保值、增值,正是金融機構需要努力研究探討解決的課題。
在當地金融從業者看來,山西富豪理財相對保守,對於PE、信託、債權等現代金融產品,不少人「聽都沒聽過」。金融創新業務步履維艱,山西理財市場也被視為難以攻克「堅果」。但換一個角度講,這也恰是財富管理創新的切入點。
最近幾個月,儘管市場依然低迷,但身兼國泰君安太原營業部負責人的肖波浩卻是興緻高昂,「現在說券商利潤不再依賴傳統的經紀業務還為時尚早,但今年理財創新業務貢獻的利潤增量卻是不爭的事實。」
考慮到經紀業務的增長乏力,近期肖波浩格外重視理財業務的拓展,在他看來,現在券商和銀行性質差不多,不外乎拉存款(銷售理財產品)和放貸款(尋找項目方)。而今年銀行短期理財的發行限制,也恰給券商短期理財留下「空擋」。
此外,依託國泰君安後台的強大優勢,肖波浩還積極為大客戶灌輸「做空」理念,「市場漲起來難,但跌起來很容易,通過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業務,過去做多可以賺錢,現在做空也是可以賺錢的。」
在券商、基金、信託等金融創新下,銀行既有理財市場正在「蠶食」。「往年是銀行搶走了券商的客戶,而隨著新型財富管理機構的集體發力,而在今年券商的客戶很多都來自銀行理財客戶。」肖波浩稱。
在新型財富管理機構的競爭下,傳統的商業銀行也不甘「被邊緣」。例如,工商銀行在太原開設的私人銀行正嘗試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為山西民間財富尋找投資項目,藉此將山西民間資金留在山西,而不甘於僅為高端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單一功能。
被山西巨量民間財富吸引的還不止上述金融機構,來自天津的高和資本,則希望通過運作房地產基金來為晉商財富找到新的投資出路。
在參与前期的調研中,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發現,或許因為山西是中國最早形成金融雛形的地區,山西民間資本顯然比鄂爾多斯等地更易於接受資本證券化的概念,更易於將錢交給更專業的人士進行投資。
「煤炭整合后的山西民間資本正向基金等資本證券化的形式進化,儘管這一速度仍舊有些緩慢。今年年初,晉商資本以基金形式買下北京麗澤商務區一塊價值10億元的土地,這預示著山西民間資本正在朝著嶄新的方向發展。」蘇鑫稱。
來源:阿波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