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網路圖片)
記者/主持人:岳文驍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岳文驍綜合報導)中共十九大人事定局中,並未有習近平接班人體現。有港媒分析習近平未來接班人,認為從年齡考慮,二十大后還能做兩屆常委的才有可能,隱約只有三個人選。不過,綜合此前分析,除了有接班人選陸續被否,餘下一些可選者也被指有硬傷,習近平若退位,中共可能再無接班者。
11月8日發於《香港01》網站r署名甘澍海的文章稱,習近平的人事安排中,有意避免接班人(有機會在二十大擔任總書記並且任足兩屆10年、作為未來核心)過早出現,以免過於突出某個未來政治明星,便於習迎接執政挑戰。
文章分析了現在政治局的成員,能夠五年後連任兩屆者寥寥。
其中,政治局常委中,67歲的栗戰書、63歲的韓正做一屆就要退休;李克強(1955年7月生)、汪洋(1955年3月生),王滬寧(1955年10月生)三位現年62歲,中紀委書記趙樂際(1957年3月生)60歲,他們5年後的二十大可以留任,甚至接任總書記,但只能再做一屆,較難樹立絕對威望。
其餘政治局委員,理論上也有機會一步到位,在二十大接替習近平的總書記位置,不過他們大多是老齡官員。楊潔篪、楊曉渡、孫春蘭、劉鶴、王晨,以及兩位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張又俠(一般軍方代表不會升總書記),都是年齡比較大、本屆任期結束就退休。
餘下有中宣部長黃坤明(1956年11月生)61歲,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1955年11月生)62歲,北京市委書記蔡奇(1955年12月生)61歲,廣東省委書記李希(1956年10月生)61歲,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1956年8月生)61歲,上海市委書記李強(1959年7月生)58歲,也都是在5年後的二十大有機會入常委,但也只能再做一屆。
文章認為,隱隱約約可看到的(來自政治局委員)接班人選,是在二十大時(2022年)時,還可以再做兩屆的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1960年9月生,現57歲)、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1962年9月生,現55歲)、胡春華(1963年4月生,現54歲)三人之一。
有關習接班人的討論,在中共十九大前一度熱熾。不過,隨著有中共第六代接班人之稱的原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在7月落馬,以及在中共十九大上,兩個同樣有接班人之稱的入常人選胡春華和陳敏爾,都意外未入常。不少分析人士因此認為,這可以視為隔代指定接班人這一中共約法被習近平徹底廢除。如此,似乎為習近平當終身領袖鋪平道路,習或延任至二十大之後。
其中,胡春華因不屬於習家軍系列,其接班可能已被認為基本沒有。
陳敏爾被認為有硬傷。《東方日報》10月30日刊發的評論文章認為,陳敏爾雖然是習近平的心腹及親信,但他與習近平僅差七歲(陳57歲,習64歲),年齡上並沒有優勢。而且過去五年主政地方政績並不是特別突出,如果直接進入政治局常委,未必能夠人心服口服。
文章認為,以習近平的政治布局來看,其政治接班人最好是「65后」甚至「70后」的年輕官員,有明顯的代際差,但目前符合此條件同時明顯屬於習家軍陣營的官員還未出現,唯一有可能的是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53歲)。陳吉寧曾擔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是留洋博士,有專業能力與國際視野,如果他今後接班,可以統合清華系的力量。但陳吉寧也有硬傷,即缺乏習近平那樣的基層及複雜環境下的工作經驗。
丁薛祥作為習接班人,早前也有外媒提起。美國彭博社10月26日報導指出,現年55歲的丁薛祥,是除了胡春華之外最年輕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他是習近平一個潛在的繼承人。
不過有觀察家認為,雖然丁已成習的大內總管,但其也屬政績不明顯的官員,其早年在上海與江澤民一派有些淵源,也許會成為制約接班的一種污點和硬傷。
儘管有人在討論習近平五年後延任或找人接班問題,此前也有觀點指出,中共專制政權本身危機四伏,到底是否還有什麼所謂十年、五年,還是個未知數。
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早前在美國之音節目中表示,專制政體的最大政治危機之一就是權力繼承危機,內部的權力鬥爭基本上圍繞權力繼承展開,其激烈程度可以將整個江山毀掉……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10月26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電話專訪時表示,一個真正的共和國,無需事先安排「接班人」。他說:「好像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共和國要有接班人。宮廷政治肯定有接班人,太子、王儲。現在這是回歸世界潮流啊,那就是不需要接班人了,如果是終身制也不需要接班。大概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會把中國當作一個共和國來看待」。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