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為什麼?「長征五號」火箭對中國大陸如此重要

12月27日,中國大陸的首款大推力」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升空,成功將「實踐20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款新型火箭此前曾經兩次發射,卻只成功了「半次」。而今天的第三次發射,則承載著航天界的厚望。

12月21日,五號轉運往發射台

在」長征五號」之前,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是」長征七號」,能將約14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這個數據與、俄羅斯、歐洲、日本的大推力火箭有著明顯的差距。而」長征五號」理論上則具備至少25噸的近地軌道載荷發射能力,比以往提高了近一倍,也能極大縮小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

「長征五號」對中國航天的價值,也不僅僅體現在與美俄的紙面數據比拼上。不論是的下一階段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還是火星探測計劃,都亟需大推力運載火箭。比如,旨在實現月球表面著陸並返回地球這一目標的」嫦娥五號」計劃,其探測器重達8噸;除了」長征五號」,沒有任何一款現役中國火箭能將其送上月球。重達20噸的中國核心艙,也只能由」長征五號」送入近地軌道。而預定2020年夏天發射的」螢火2號」火星探測器,同樣依賴於」長征五號」。此外,旨在取代」神舟」系列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太空望遠鏡也在等待具有足夠推力的運載火箭。

中國航天多個項目因」長征五號」而被迫推遲

然而,承載了厚望的」長征五號」,此前卻表現不佳。2016年該型火箭的首次試射,就出現了二級提前關機的故障,雖然此後通過延長上面級發動機的燃燒時間成功地把」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入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但是這種補救措施卻會縮短衛星的使用。2017年,」長征五號」的第二次發射則宣告失敗:火箭的氫氧發動機出現故障,星箭墜海。

此後,中國航天業界開始對這款新型大推力火箭進行整改,試圖找出故障原因。官方機構在這段時間內只是發布了少量相關信息,比如」故障原因查明」、」氫氧發動機重新測試」等。在、知乎等中國社交媒體上,偶爾也有一些業內人士透露,改進工作並非一帆風順。一直到今年秋天,官方才宣布,」長征五號」將在今年12月底前後」擇機發射」。

由於運載火箭工程的延期,空間站、探月計劃也隨之一再推遲。目前,」嫦娥五號」、」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日期已經順延到2020年以及2021年。更為尷尬的是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螢火2號」一旦錯過了2020年夏天的發射窗口,就必須再等26個月。

需要指出的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雖然在總推力上趕上了國際領先梯隊,但是其技術本身並不先進,至多達到了美、俄、歐十年前的水平。其使用的氫氧發動機,只是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其性能也與美、俄、歐有著明顯差距。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德國之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