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天降橫財,他們替代中國接住美國訂單

2018年,總統(Trump)首次對中國發起時,一家名為Zetwerk的公司才剛剛開始將全球客戶與鈑金和精密零件等產品的供應商聯繫起來。

2018年,總統川普(Trump)首次對發起貿易戰時,一家名為Zetwerk的公司才剛剛開始將全球客戶與鈑金和精密零件等產品的供應商聯繫起來。

如今,該公司擁有一個由1萬多家供應商組成的網路,並擁有七家自己的電子工廠。最新一家工廠於今年3月投產,生產洗衣機和其他家用電器的零部件。

Zetwerk電子業務主管喬希·富爾格(Josh Foulger)表示,第一次貿易戰幫助印度崛起,而川普的第二次貿易戰可能會帶來變革。

「這是印度的機遇時刻嗎?」富爾格說。「當然是。」

由於高額,大多數出口商目前暫時無法接觸到美國消費者,企業正在尋找替代性生產地進行生產並將產品出口到美國——這對印度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能抓住這個機會。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長期以來不僅落後于中國,也落後于那些政府更為靈活的小國。在印度,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遠遠超過就業人數。

全球高科技公司和零售商表示,與中國或相比,在印度做生意更難,原因是印度政府審批流程繁瑣,勞工團體不安分,而且印度常常在合規和徵稅方面採取懲罰性手段。越南擁有1億人口,印度擁有14億人口,但越南對美國的商品出口額比印度對美國的商品出口額多500億美元。

新德里的印度官員正在釋出信號,表示他們計劃對西方企業持更加開放的態度,並正在尋求與美國達成一項快速貿易協議。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無可匹敵的製造業強國,印度希望效仿中國,不僅擁有組裝產品的人力,還能提供設計、零部件和其他技術。

「我們正著眼于在印度本土建立整個價值鏈,」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長Ekroop Caur表示。

目前,大多數印度商品僅面臨川普在全球範圍內徵收的10%的關稅,而且某些豁免的電子產品(如)沒有關稅。川普對大多數中國商品徵收145%的關稅,前述電子產品的關稅稅率為20%。

蘋果公司(Apple)已經在採取行動,從印度向美國出口更多的iPhone。據市場研究估計,目前印度的iPhone產量約佔iPhone最終產量的20%。

大多數印度商品僅需繳納10%的美國進口關稅。圖片來源:SAHIBA CHAWDHARY FOR WSJ

在去年的印度大選中,印度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失去了絕對多數席位,這釋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即許多選民對就業前景和低工資感到不滿。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印度問題專家Tanvi Madan表示,印度現在有一個關鍵的開放窗口期,未來大約一年內沒有全國選舉,只有一次邦級選舉。

對印度來說,這一時刻可能與冷戰結束時一樣重要。當時,由於蘇聯(印度當時最大的貿易夥伴)解體,印度陷入了金融危機。為了應對這場危機,印度向外國投資開放,並削減了大量被稱為「許可證管制」(license raj)的規章制度,從而激發了更快的經濟增長。

「印度一直擔心向世界開放會對其造成什麼影響,」Madan說,」它應該考慮世界能為它做些什麼。」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本月表示,全球貿易亂局「讓我們意識到,過去在向全球經濟開放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現在需要予以糾正」。

而企業發現,印度仍然容易出現監管反覆無常和令人費解的稅法解釋,從而導致罰款或漫長的法律糾紛。

印度已要求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Volkswagen)的一個部門補繳過去12年的14億美元稅款,並處以等額罰款,指控該部門錯誤分類了進口到印度的貨物以逃避關稅。該公司否認有不當行為,並已在法庭上對該指令提出質疑。

一家在印度長期活躍的美國公司的高管表示:「想想30年前的中國和現在的越南,當地的政府官員每天醒來都在想,『我怎樣才能讓公司更容易來這裏投資?』」

然而,行業展示了印度一旦決心做事之後所能取得的成就。十年前印度開始專註于生產時,其年度手機出口額僅約為2.5億美元。現在這個數字超過了220億美元,其中蘋果公司約佔四分之三。

台灣(Foxconn)在卡納塔克邦運營的一家工廠將於今年投產,最終將增加2,000萬部手機的年產量,與富士康在鄰近的泰米爾納德邦的旗艦工廠差不多。

官員們表示,一個供應商網路正在發展壯大,以滿足最終組裝的需求。總部位於紐約州的康寧公司(Corning)長期為蘋果手機生產防刮玻璃,該公司計劃今年在泰米爾納德邦開始生產。

智能手機行業展示了印度一旦決心做事之後所能取得的成就。圖片來源:KAREN DIAS/BLOOMBERG NEWS

企業表示,智能手機正受益於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包括製造業補貼。印度本月表示,將把補貼範圍擴大到目前主要依賴進口的手機零部件,並已升級泰米爾納德邦主要機場的貨運站,以疏通運載產品的車輛。

富爾格是負責全球公司與印度供應商之間聯絡事宜的高管,在去年加入Zetwerk之前曾是富士康在印度的負責人。他說,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最重要的品質——一致性方面仍需改進。

富爾格的口頭禪是提前計劃。他說,供應商將一連串公共假日作為延誤的理由,或工人將遲到歸咎於班加羅爾糟糕的交通狀況時,他常常重複這句話。

富爾格說:「必須像一個有128件樂器的樂團那樣同步協作,才能實現目標,」富爾格說。「這將是一段旅程,需要一些時間,但我認為憑藉印度固有的優勢,我們終將成功。」

來源:華爾街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