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王朝時期,奴隸制有其存在必要性,眾多國家均經歷從奴隸制向封建時代的過渡。
【一、奴隸制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奴隸制在人類文明史上曾輝煌,眾多知名古文明與帝國均曾擁有相當完善的奴隸制度。
古希臘、羅馬帝國、埃及帝國及春秋戰國前的中國,均擁有完備的奴隸制度。
在那個時代,奴隸制的存在被認為具有必要性。
奴隸制時期是人類文明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階段,標志著歷史上的重大進步。
但同樣,奴隸制亦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野蠻的制度。
但隨著文明進步,奴隸制在各大洲逐漸消亡。直至工業革命后,奴隸制短暫復現。
解決人口問題靠移民較難,因此,歐洲殖民者將目光投向了非洲的黑人。
因黑人數量眾多且文明程度相對較低,歐洲殖民者選擇與非洲的部分強大部落建立合作關係。
殖民者向強大部落提供武器,以助其吞併弱小部落。
最終,歐洲殖民者用運輸船將黑人奴隸運至美洲大陸,售予開發殖民地的白人,這一過程即為歷史上著名的黑奴貿易。
黑奴貿易對美洲大陸發展具積極作用,它促進了當地勞動力增加與經濟發展。
當然,以現今視角審視,該制度顯得極為不人道。
客觀上,奴隸制使歐洲人在200年內將原本文明欠發達的美洲大陸,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大陸之一。
隨著社會的進步,儘管歷程不易,奴隸制終將淡出歷史舞台,被新的時代所取代。
全球現僅存一國實行奴隸制,即茅利塔尼亞,該國位於非洲。
大家是否知曉茅利塔尼亞仍存在奴隸制的原因?這與其發展水平較低有關。
【二、唯一一個還有奴隸制的國家】
茅利塔尼亞是多沙漠國家,與西撒哈拉沙漠直接接壤,且毗鄰阿爾及利亞。
該國領土超1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僅480萬,且民眾生活困苦。
茅利塔尼亞480萬人口中,約有70萬奴隸,他們多為與當地主流民族不合的黑人。
這些黑人在茅利塔尼亞成為奴隸,擁有特殊歷史背景。
公元九世紀,柏柏爾人建立的桑海帝國已掌控現今茅利塔尼亞大部分地區。
此帝國為古典奴隸制帝國,雖曾初步邁入封建時代,但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它依然保持著奴隸制的本質。
桑海帝國敗於摩洛哥后,葡萄牙人等歐洲民族相繼大肆入侵茅利塔尼亞。
但他們來此目的是殖民統治,意圖掠奪當地資源,並藉助當地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的殖民帝國體系迅速瓦解。
1958年,茅利塔尼亞獲得獨立地位,成為法蘭西共和體內一個擁有獨立主權身份的共和國。
這個新共和國中,少數阿拉伯人後裔仍被古桑海貴族後裔控制,大量黑人則繼續為他們充當奴隸。
他們認為奴隸制頗為有效,尤其在國家發展初期,能顯著提升生產力。
全國範圍內迅速推進大規模基建的可靠制度,且奴隸相較於有知識的公民更易被剝削,成為這一制度的重要因素。
進入21世紀,茅利塔尼亞仍存在大量奴隸,這一現狀揭示了奴隸制度在該國並未根除。
聯合國知曉此事,並多次敦促茅利塔尼亞改革政治體制,賦予奴隸公民權利。
茅利塔尼亞之所以敢忽視聯合國,主要在於其物產貧瘠,儘管領土面積龐大,資源匱乏的現狀使其在國際事務中有所倚仗。
且因奴隸制存在,茅利塔尼亞統治階級相對團結。
因此,掌控聯合國的各大國並不傾向於與茅利塔尼亞發生實際衝突。
聯合國唯一能做的,即通過外交手段呼籲茅利塔尼亞改革其政治制度與社會結構。
最終結果是,茅利塔尼亞至今仍保留著奴隸制度。
茅利塔尼亞每年均有眾多奴隸因各種原因喪生。
其他國家有良知的政客與記者,儘管目睹此狀,卻也束手無策,無法解決該問題。
三、為徹底廢除奴隸制度,關鍵在於發展經濟。經濟發展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提升民眾生活水平,從根本上削弱奴隸制度的存在基礎。
茅利塔尼亞的奴隸制度有解決的可能,關鍵在於先助力其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是消除奴隸制度的前提。
茅利塔尼亞領土廣闊,而人口僅400多萬,難以有效開發如此大面積的土地。
因此,要解決茅利塔尼亞的奴隸制問題,不能僅憑聯合國的外交呼籲,需採取更多實際行動。
各國應共同助力茅利塔尼亞脫貧,並建立更科學、現代的政治體制,這是從根本上解決該國奴隸制盛行的有效方法。
我們持續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願向茅利塔尼亞等非洲國家提供援助,助其經濟發展與基建升級。
過去幾十年,我國對非洲國家提供了大力支援,彰顯了作為大國的責任感與擔當。
但茅利塔尼亞依舊未實現發展,此狀況非我方之責。
儘管茅利塔尼亞國際聲望不佳,政治精英仍專註于提升自身福祉,甚至有餘力進行內部政治鬥爭。
2005年,茅利塔尼亞爆發政變。
至今,他們仍未動搖,因支持奴隸制度的茅利塔尼亞精英數量龐大。
國際社會應設法改變這些精英人士的觀念。
應讓他們認識到,這些奴隸同樣為人,天生擁有自由與人權,不應被他人剝削。
然而,眾人應堅信,茅利塔尼亞的奴隸制問題終將在未來某一時刻得到解決。
奴隸制現受全球高度,在文明發達的時代,其存在被普遍反對,被視為對人類文明的侮辱。
並且,隨著大國對非洲資源投入的增加,非洲國家將迎來一個黃金髮展期,步入嶄新發展階段。
來源:天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