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5年5月20日】(編輯:李文涵) 我們養生都是想長壽,或者說是在有生之年讓生活有質量,而不是垂垂老矣的面龐,無精打采地活著。《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尚書•洪範篇》:壽、百二十歲也。古人對壽命的預測很科學,可以達到120歲,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壽命,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壽終正寢,無疾而終。
去看中醫,總是先問你,胃口怎麼樣,睡眠好不好。
一個人能吃能睡,對生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有什麼毛病,也都有救,因為他的源泉沒有斷。
胃氣,就是飢餓感,一個人還覺得餓,說明他還可以不斷吸收運化食物,有養分注入身體,就還可以活得越來越好,所以故諸病若能食者,勢雖重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勢雖輕必致延劇。
一個人如果總是沒有胃口,那麼即使是很輕微的問題,也會慢慢變得萎靡不振。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養好脾胃,養好身體里的土地!
善治者,惟在調理脾胃。脾胃在中焦,脾屬土,又主運化。你看土地,你給播撒種子,它還你整個麥田,我們的脾,就像是身體里的土地,可以把吃進來的東西,好的東西,被吸收,不好的東西,變成糟粕,被排出去。如果我們的土地不夠好了,奉生者少,供給出來的養分少,身體得到的少,我們才會漸漸萎靡。
這個時代的我們,或多或少,有一點脾虛。冷飲外賣,吃得太橫太油膩,還有工作學業的壓力,讓我們一直處於久思的狀態里,不愛運動,久坐,這些都是傷害脾胃的。
①便溏,便便不成型;
②濕氣重;
③渾身沒力氣;
④早上頭很重起不來,起來了腦袋也不清楚;
⑤大便粘馬桶,需要用很多手紙;
⑥白帶過多;
⑦舌苔厚膩;
⑧虛胖;
⑨渾身的肉鬆松垮垮;
⑩身體浮腫,特別是到了下午;
⑪眼袋很大的那種黑眼圈;
⑫很願意想事情,但總是想不明白;
⑬睡覺愛流口水。
腎為先天之本,這個是天生自帶的煤氣罐。要補其實不容易,主要是穩住,防止腎精流失的太多太快,猶如點燈燒油,小火慢慢燒著,讓生命之火久一點。脾胃後天之本,養好脾胃,是比補腎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1、調暢氣機,按揉這些養脾胃的大穴
人活的就是一口氣,氣機順了,才能五臟調和舒適,不得病。反之,如果脾胃氣機逆亂,脾氣該升不升,胃氣該降不降,那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脾如果不升反降,叫做脾氣下陷,也叫中氣下陷。脾氣有支撐臟器中正的作用,脾氣不升反降,原本應該上行運輸到頭面、上肢的營養氣血都上不去,中正支撐的力氣也若弱了,就會出現:不愛說話、臉色蒼白、頭暈、無力、不愛吃東西,吃了會腹脹、腹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
胃如果不降反升,叫做胃氣上逆。這時人就會:噁心、嘔吐、打嗝、反酸。
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如果你是這樣,先把氣機調和,讓脾胃升降通順,有時候才能夠不藥而癒。平時可以多按揉脾胃經穴位,通經活絡,促進氣機運行。
推薦穴位:中脘穴,豐隆穴,太白穴,足三里。每個穴位按揉3分鐘,按揉的時候,可以把意念放在穴位上,身心放空是最好的。
2、炒米茶,健脾祛濕
推薦這個炒米茶,特別適合:
①吃撐的時候;
②脾虛而胖的人;
③習慣性便溏;
④便秘,有宿便的人;
⑤突然拉肚子;
⑥平時總沒力氣,沒胃口的人。
具體方法:生大米,對就是我們吃的大米,放在鍋里,小火炒到微微焦黃,然後密封保存,隨時用開水沖泡。
用鐵鍋比不粘鍋(平底鍋)炒得更香,也更均勻。五穀為養,作為五穀之一的大米,自然與我們的脾胃最相宜。
米粥素來是健脾養胃首選。有人覺得大米吃多了會生濕,其實不是的。大米(水稻)長在水裡,早就練成了抗濕的本領,越是這樣的植物其實越是健脾祛濕的。
一邊炒,一邊覺得真香啊!像是小時候吃爆米花的味道。沒錯,焦香入脾,香可燥濕,讓脾舒暢。烤焦的饅頭也是可以健脾消食的,但對於泡茶來說,還是米更好。
脾胃好了,就可以更好的運化身體中的積食和濕氣。炒米茶,健脾消食祛濕,平時當水喝就可以。
注意:因為炒過的米,有一些燥氣,如果是陰虛容易上火的人,喝這個炒米茶,就需要多喝一些水,嗓子痛的時候,就不要喝了。
3、有一些中成藥可供選擇
脾濕重的除了上邊的大米茶,還可選擇參苓白朮丸,既然是葯就要對症,有脾胃虛弱、舌胖大、舌面濕漉漉的、大便軟,稀,體倦乏力,明顯濕重的可用。歸脾丸,健脾養心安神,此外還有健脾丸、香砂養胃丸、保和丸等中成藥可諮詢醫生使用。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8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