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中國有個消息火了

什麼情況。

今天,有個消息火了,申萬的消費系列專題,給出一個數據:

從2018年-2023年,五年時間,居民每日有酬勞動時間增加2小時。

這可以解釋很多社會現象:

不只是沒時間消費,同樣沒時間,沒時間,沒時間生娃(照顧娃)…

工作時間怎麼就增加了2個小時呢?

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以前每天工作8小時,現在要工作10小時,相當於以前6點下班,現在要8點下班。

8點下班,算上通勤的話,別說消費逛街了,回到家吃點東西都10點了,追劇都沒啥時間。

一線恐怕體會更深:工作8小時,加班2小時,通勤3小時,一點個人時間都沒有。

對很多人來說,算加班也不願意啊,何況很多公司恐怕還是無償勞動,都不算加班。

而且這裏還有一個隱性工作的問題:得益於線上辦公的便利性,很多人回到家也要被、釘釘等工作群打擾。

這麼搞下來,還看什麼電影,談什麼戀愛,消什麼費呢?

怎麼就突然增加了2個小時?

幾個原因吧:1、經濟原因

2018年是個轉折之年,前有,後有三年疫情+下行,居民面臨:債務高企+降本增效+通縮跡象,三重考驗。

這幾年經濟需求不足,打得飛起,企業不賺錢,只能通過降本增效來平衡。

什麼叫降本增效:就是裁員,人變少了,活變多了,自然要增加工作時長。

而員工自身:房貸高企,緊張,前些年996的時候,還有人說要整頓職場,這幾年你還能聽到這種聲音嗎?

996成福報了,裁員畢業成常態了。

2、就業結構

因為各種原因,靈活就業的人越來越多了。

所謂的靈活就業,哪還有什麼就業時長的限制。

送外賣,動不動就是10個小時打底,開,白班晚班就是12個小時,還有強人直接睡在車裡,有單子就接,每單就睡,一天開16個小時。

這些新興靈活就業,恐怕也推升了人均工作時長。

最近,因為外賣的事情,網上又吵起來來,為什麼外賣和工作時間這麼長?

因為低人力成本啊,因為不願意多花錢。

如果參考國外的收費標準,我覺得外賣和網約車司機,到點收工也不是不可能。

這是一個循環:居民增加勞動時長,沒時間消費,會進一步減少需求,企業利潤不足,還要繼續加班。

這不,五年時間都加到2個小時了。

必須打破這種循環過程:這也是為什麼今年國家開始增加假期,落實法定假日的原因。

不過還要慢慢來。

也可以留言說下,這幾年自己加班變多了嗎?

就這樣。

來源:中產先生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