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中共6月30日審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雖未公布通過稿,但網路流出一份「條例草案」,內容引發強烈關注。該草案表面上照搬中共黨章與政治規矩,實則隱藏可能制衡總書記的機構設計,甚至暗示權力交接的過渡機制,令外界議論紛紛。但評論員今濤拍暗明確判斷:該版本為「應景造假」,並非真實官方文件。
其次,草案提到「特邀退休中央領導同志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高級幹部」參与機構事務,令人聯想到中共元老復出、干政有望。這種設想雖能「安撫元老」,但在黨內話語體系中屬於重大違規。此外,文件還寫入「參會不得泄密,違者按黨紀處理」「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等措辭,語言粗糙、生硬,並非黨文化用語,明顯露出「偽造」的痕迹。
從制度邏輯看,「議事機構具有對政治局議案提出異議的權力」與「需政治局重新審議」等說法也嚴重脫軌,邏輯混亂。中共的體制機制離不開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但草案中所謂「協調政治局、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設定,已構成對總書記核心權力的結構性挑戰。
不過,即便如此,草案之所以能「以假亂真」,是因其準確捕捉了中共政權目前的緊張氛圍:習近平對內遭遇軍隊動蕩、對外承壓,黨內各派對其連任后的高度集權多有不滿。在此情勢下,即便假文件,也成為觀察體制變化、社會氛圍的「准風向標」。
值得注意的是,兩位國務委員近期調研被視為信號釋出。公安部長王小洪7月3日至4日在安徽調研,發言已不再使用「2442句型」;全國婦聯主席諶貽琴也在7月4日調研中僅用空洞口號。這可能暗示高層文宣系統正在自我調降「個人崇拜調門」。
《中華網財經》此前文章曾列出正式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包括「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金融委員會」等,但網傳版本卻試圖越級,混淆條線,借「議事機構」包裝「另立中樞」,其真實目的極可疑。
作者認為,此類「條例草案」是造假者「應景出手」,目的是借政治局會議風頭「帶節奏」,內容嚴重偏離黨章精神與體制結構。但它也反映出坊間對中共高層「失控感」的認知焦慮。
正如大陸網民所說:活著、看戲、等風來。
原文鏈接:新中央草案出台?有人應景下手(圖),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