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股匯弱勢未止, 大陸多位金融體系最高級別官員近日先後強調,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有限,雖然一度波動,但目前心態已回復穩定,相信往後影響更小。他們又重申,中國從未採取人民幣貶值來應對貿易衝突,完全有信心保持匯率穩定,並警告沽空人民幣必然遭受巨大損失。不過,就算如何維穩,中港股市僅象徵式反彈,足證市場想見的是實質「和解」,而不是純粹壯膽。
事實上,目前一系列經濟現象也不看好貿易戰下場!有 大陸「龍頭」汽車生產商直言,汽車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已對上半年銷量不抱期望,其他車廠為催谷銷情,短期或引發減價戰,並料未來兩年行業會出現「大洗牌」。須知道汽車銷售一向是整體消費市道的前瞻指標,根據官方資料,去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1萬億元人民幣,連續5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對增長貢獻達76.2%,較2017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換言之,中國經濟增長十分倚賴人民願意花費,惟目前消費「龍頭」受挫,試問經濟何來穩定增長?
有廠家更透露,當美國將關稅提高后,很多美國買家已停止落單,或要求廠商轉移生產線至其他東南亞國家,坦言今年連一半時間也未過就望天打卦,面對客戶刁難,明顯是進退維谷。
除了經濟活動,由食品引發的超級通脹也不容忽視。受貿易戰影響及天氣因素, 大陸水果價格已創下14年新高!例如蘋果價格從去年每公斤4、5元人民幣,狂飆到12元人民幣,連官員也感到驚訝。另邊廂,美國農業部發表報告顯示,上周當地粟米種植率僅49%,低於5年平均值80%水平,更創下歷史同期最低紀錄。再者,鑒於貿易戰升級,使美國農民種植大豆的吸引力大減。目前歐美農產品價格已上升,潛藏通脹爆發風險。若情況短期內未有改善,這場貿易戰隨時引發糧食危機。
事到如今,絕不是畫餅就能充饑、望梅可以止渴、高喊便有奇迹的時候!與其「出口術」,倒不如實實在在認清形勢,否則在後頭的不是大團圓結局,而是更巨大風險。
來源: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