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比率來看,目前比例更達120%,即中國家庭負債已屆入不敷支水平,該比例甚至較不甚儲錢的美國人多出20個百分點。
不過,上述比率未算驚嚇。由於各人的收入都有特定限制,不是100%都能活用,例如一出糧就要繳交貸款利息、強積金、稅務、水電費等,扣除這些特定開支后,真正「自由」動用的收入被稱為「可支配收入」。
因此,若從中國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比率來看,目前比例更達120%,即中國家庭負債已屆入不敷支水平,該比例甚至較不甚儲錢的美國人多出20個百分點。
日媒指出,中國家庭負債比率高的原因來自樓價太貴,而樓市是政府經濟發展「火車頭」。有統計顯示,2018年深圳平均樓價高達中國家庭平均每年收入34倍。
就此,日本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三浦有史指出,中國家庭債務之高已影響零售業,例如汽車銷售下滑。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政府想靠消費刺激經濟的構想會受阻。
報道指出,回顧1980年代日本經濟處於泡沫時,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曾達70至120%,即與目前中國情況類似。當泡沫爆破時,經濟便懸崖式下滑,即使大幅減息及放水也無濟於事,並帶來長久痛苦。
來源: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