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10萬塊,你就可以用利息生活,重獲自由。
這不是啥張嘴就來的幻想,而是最近互聯網上火了好幾次大熱門事件。
這條熱搜中,一位體檢發現乳腺結節的年輕人,決定裸辭回家,與父母同住,依靠10萬積蓄每天產生的4-6元利息,再加上偶爾做點兼職,如此為生。
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是人類的硬性剛需,是個永恆的議題,一經出現就能引發大眾熱議。
在各類社交平台上,「用利息生活」、「提前退休」、「利息生活」等話題下的內容也是每天常刷常新,財務自由的標準從幾百萬到幾十萬不等,每個月花不完的利息可以是五萬也可以是五千。
如果說,曾經的互聯網上人們都在討論月光族,將幸福建立在金錢至上、消費娛樂之上的話,那麼現在,提前退休似乎正在成為一批年輕人的終極夢想。
靠利息提前退休的概念,最早或可以追溯到1992年,當時美國一本暢銷書《要錢還是要生活》( Your Money or Your Life)提出,除了朝九晚五以外,大家還可以選擇另外一種生活,即靠原始財富積累和投資來維持生活開銷,提前擺脫日復一日的勞作。
這本書被戲稱為《要錢還是要命》
所謂的 FIRE,其實就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早日退休)的簡寫。
最開始接觸 FIRE生活的人,他們主要手段就是投資理財。
豆瓣上2018年創建的「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財」小組,有60多萬組員,據點單一,但富有熱情。
FIRE生活理念異軍突起,用利息生活的組長在2020年6月新增了儲蓄、財務自由的小組。
其一,前期的討論或者準備內容,
比如,存夠了 XXX元,我能 FIRE嘛?
其二,如何實操的內容。
比如是不是應該分幾步走:先記賬,改變消費習慣,制定存錢計劃,最後投資理財。
是投資理財是基金好,還是銀行定期更好?
有人住在報廢的貨車裡,用太陽能板解決用電問題,簡單吃點肉蛋奶蔬菜,一個月餐費只需要100多塊,還會分享自己每天買菜或者菜價的圖片。
為了 FIRE過上苦行僧的生活,值得嘛?為什麼要努力存個幾十萬,然後過上一個月只有小几千的拮据生活?家裡沒有老人,沒有孩子嘛?又該怎麼抵抗生病這些大風大浪?
對此,最頻繁被提及的原因就是:我想擺脫我的工作。
有人發帖,說坐在辦公室里,感覺外面的藍天白雲,都不屬於自己。
有人極度簡練,來了三個成語概括:
可現實是,金錢反而圍困住了一些人。
就像《要錢還是要生活》里所討論的那樣,金錢滿足了人的物慾,卻沒有滿足人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如今,年輕人的職場壓力,生活和工作的難以權衡,職業倦怠,社會性焦慮的裹挾,讓「跑輪倉鼠」們意識到,等待在前方的不是光明的未來,是看不到盡頭的痛苦,而這就是自己可悲的生活。
在這種狀態下,放棄物慾,回歸生活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甚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叫:勇敢的人先享受生活。
用利息生活這個話題,就只是一面鏡子,照出不同人的物質、消費與享樂觀念。
但追求幸福生活,根本就不在於能攢夠多少錢,而在於:你能滿足你的慾望嘛?
在虎撲上,我經常可以刷到這樣的帖子:有了多少多少錢,夠躺平嗎?
但其實,生活考題從來沒法當成數學題來解。
也許這道問題終極答案,並不是一種數字,或者另一種生活,而是「挑戰50元生存5天」的那位老哥在個人簽名里寫到的那樣。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我有權拒絕一種生活」。
來源:差評